股市、楼市正在上演着跷跷板效应。股市牛气冲天之时,购房款入市、借贷入市甚至房产抵押入市的现象屡见不鲜,但随着年前股市的调整震荡,从股市中猛赚一把的部分股市资金正悄然杀回楼市。
本报记者 江敏
从股市获利:资金有回归楼市的冲动
古北地区楼盘一向是投资者青睐的重点区域,随着二号地铁延长线的开通,不少的自住购房者也越来越青睐在这个区域置业。
记者从汉宇地产获悉,在其首个代理的新楼盘项目中,短短数周的时间,楼盘几乎销售完毕,“除了楼盘的低价有一定竞争力之外,小户型主打的楼盘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自住者都具有诱惑力,”汉宇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其中不少购房者都是在年前出手,尤其是一些初入股市的投资者被短期的波动震慑后,开始买入这些风险相对小的小户型。
业内专家认为,其实,真正的投资者都是在市场比较冷的情况下介入的,这样在市场火热起来才可能获得超出想象的利润。在楼市低迷的市场中,很多资产的价格会比较便宜,而且还能发现被明显低估的优质资产。
呈拉锯现象:大量资金仍然缺乏投资渠道
不得不提的是,2006年的楼市在几轮宏观调控之后进入低迷期,而股市同时在沉寂多年以后开始爆发。一时间,看到身边的炒股赚钱,不少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将自己存的购房款投入股市以搏个锦上添花,更有甚者将自己的房子进行消费贷款,并将贷出的资金投入股市以求短期套利。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股市资金泛滥,老百姓被短期的账面利润冲昏了头脑。”
但在1月份,股市开始向下调整,幅度最大达到15%,十几天内沪深市值蒸发几千亿。不少初入股市的投资者开始认识到了投资股市的风险。更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前就进入股市被套牢者开始了新的动向。一位数年前就进入股市的王小姐告诉记者,到2006年年底已经全部清仓退出股市,其中包括一些多年前套牢但在此次牛市中解套的股票。
汉宇地产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的投资渠道匮乏,大多普通投资者持有资产的途径不过是通过股市和房市两个渠道。“一旦意识到股市风险太大,投资楼市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选择。”
理财专家说:资产的配置要分散风险
在股市和楼市之间,投资者不断的搬“钱”行为较为直接地反映在楼市的成交数据上。记者从荒岛房产工作室获悉,1月份全市的成交量较去年12月份相比,呈现增长趋势,1月成交量为112.7万平方米,增加了0.4万平方米,增幅为3.5%。
同时,2007年1月份的需求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为去年同期新增供应量的3倍之多,“可以看出购房者在经历两年的宏观调控后,购房心理更加成熟,自住型的需求量仍然相当可观。”荒岛工作室闵益飞告诉记者,从成交情况来看,浦东、松江、宝山三个区域的成交量排在全市各区域去化量的前三位。其中,松江区1月的新增供应量呈现大幅减少,但需求量仍保持较高,说明区域的刚性需求较为强劲。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速,以及35~55岁从事工作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不断增加造成对资产需求和资产改善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资产价格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对于投资者,长期坚持持有优良的资产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不过,资产的配置要分散风险,正如不能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在股市一样,理财专家认为,千万不要将所有资产都转换为不动产,注意合理的配置,才能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资产增值,成为投资高手。
链接
上海新商品住宅今年价格将小幅上涨
本报讯 (记者 江敏)春节前,国际五大房地产代理行之一的仲量联行正式决定撤离中国住宅市场,相应的住宅业务部门全部撤销。
虽然仲量联行发给记者的声明强调仲量联行的举动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的战略需要,不是基于对中国住宅市场的判断,但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仲量联行撤出住宅市场的行为与高端住宅交易量萎缩不无关系。
而2007年住宅市场的走向尤其是价格走势又将如何?在国际代理行都不去经营住宅业务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成为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易居研究院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2007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小幅上涨,上涨幅度高于2006年,但低于上海市GDP的增长幅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
易居研究院认为,支撑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小幅上涨的主要理由是,尽管上海连续两年房地产价格调控作用明显,但其影响力只限于长三角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依然坚挺,只不过是涨幅回落。全国的商品房价格态势对上海商品房价格具有回拉作用。
同时,易居认为,上海商品房中的办公楼、商铺、工业厂房的价格水平近几年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对商品住宅的价格有牵制作用;上海的土地价格依然坚挺,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价格不见回落,商品房开发要素成本没有下跌空间;而上海新建商品的装修比例逐年提高,毛坯房的比例逐年下降,这也是房价小幅上涨的因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易居认为“2007年对房地产调控的后续政策出台是可以预见的,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效压制上海商品住宅价格高企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