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历时两个多月的评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已经结束,其颁奖盛典将于2月26日(正月初九)19时54分在中央一套播出。
截至2007年1月15日中午12时投票结束,评选组委会共收到全国观众的有效选票近二百万张。
正如主持人敬一丹所说,感动是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让人心灵向善。这些看似平凡的人物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独臂英雄丁晓兵 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
在20多年前的一次战斗中,丁晓兵的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他用匕首割下残臂,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伤愈后他选择留在部队,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评价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
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做过数千例手术,没有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退休后,华益慰不为高薪聘请所动,被返聘进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专家组,仍像以前那样出门诊、查房、做手术。2006年7月底,华益慰被查出患晚期胃癌,同年8月12日去世,享年73岁。
评价他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知人,医乃仁术。
气象科学泰斗叶笃正
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8年,叶笃正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很快就回了国。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2003年,87岁的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叶笃正现在依然坚持每天工作8个小时。
评价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排爆专家王百姓
1951年生,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
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多次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排除战争时期遗留的各类炸弹1.5万多枚。
2006年6月6日,他在美国提出了“猛炸药爆炸瞬间不能引燃汽油等易燃品”的论断,使世界同行对中国防爆界刮目相看。
评价十年时间拆除15000颗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
国学大师季羡林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评价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勇于创新的工人孔祥瑞
52岁,天津港煤码头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34年共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
评价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400万效益,这就是一个蓝领工人的成就。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他说:“全世界的门吊,我都能开!”
阳光少年黄舸
18岁湖南人
黄舸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医学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当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没有钱,父亲就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黄舸。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评价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生命的倒计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慈善家霍英东
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霍英东一生“为善莫问回报”,多年来他对社会的资助,若连同他成立的慈善基金,估计接近200亿元,受惠人数不能尽录。去年10月28日晚,霍英东因病逝世,享年83岁。
评价聚散有道,义利兼能,国旗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
赡养孤寡老人的林秀贞
1946年出生,河北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
三十年如一日,林秀贞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她给智障老人喂饭;给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洗尿布;为去世的老人送终……林秀贞还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
评价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善良在村庄流淌,她用30年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青岛爱心群体“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微尘”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时期数次向灾区捐款,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进行过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两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
评价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寻找不到,却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
(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