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到2005年,抗菌药物的价格平均下降了近50%,而北京12家医院的购药金额却从逾1500万元上涨到3000万元,增幅近一倍。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愿意售高价药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因,同时也导致居民药品消费上涨。
去年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委托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对北京市12家医院1996-2005年抗菌药物购进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2000年与1996年相比,12家医院抗菌药物购药金额增加了1.22亿元。其中,因购药数量增加而增加的购药金额为0.39亿元,因购药结构变化增加的购药金额为1.15亿元,因药价下降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0.32亿元。2005年与2001年相比,购药金额增加了94万元。其中,因进药数量减少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0.26亿元,因购药结构变化而增加的购药金额为1.61亿元,因价格下降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1.35亿元。
在目前医院销售排名前20位的药品中,头孢类抗生素及各类复合抗生素占一半以上。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药品相比,这类药品价格也是相对较高的。青霉素注射剂已从10年前用量的第2位,退居到目前的第17位。青霉素类药品销售数量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96年的33.90%降到2005年的16.70%。
国家发改委表示,医院购药结构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有临床耐药率增加、药物剂型升级换代等正常因素。但不可否认,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医院愿意开大处方、售高价药的问题也比较普遍。而医院购进药品的金额上涨较多,是导致群众人均药费负担不断上涨的主因。来源:北京商报(赵艳红李烝)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