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罪状一:增加困扰。有的朋友发短信不留姓名,造成该说的话说了,却没达到拜年效果,因为不知你是谁,给对方徒增困扰。
罪状二:冲淡人情。拇指下来来往往的文字,打着祝福的招牌,抄来抄去都是转发的。
罪状三:帮运营商赚钱。2006年,仅从除夕到大年初七8天,全国手机用户共发送短信126亿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8天的短信收入就超过1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个手机用户发送短信超过30条。
罪状四:造成网络拥堵。短信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网络堵塞,有时发的几条短信居然“跑”了几个小时才到对方手机,更离谱的是有些短信不断被打回,只好重新发送。
罪状五:对祝福感到麻木。祝福短信,都长一个样,成了“公式化的短信”,典型“拷贝的祝福”,给收短信的人带来了审美疲劳。
罪状六:容易上当受骗。有些短信是以拜年或是恭贺新年为由头引诱消费者。比如“您的朋友134××××××××通过语音短信给您拜年了,请拨打12345听取,您也可以直接转发给亲朋好友。”此类短信如果回复或是确认接收,会使容易相信他人的朋友误入短信陷阱。
罪状七:让社会关系显得陌生。短信拜年流行,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十来年前,带领一家老小,挨家挨户走一圈;后来,电话拜年替代登门拜年;再后来,短信拜年又替代电话拜年,不用张嘴,拇指按几下,给满世界熟悉的人统统拜年。可是,人与人之间少了交流,也变得陌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