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2月26日电(记者 苑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宣布,为时两年的大渡河中游考古告一段落,目前已发现了大量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群,显示出大渡河中游在商周时期以前已有发达的文明。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介绍,为配合大渡河中游的瀑布沟水电站建设,2004年和2006年,该院瀑电考古队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石棉县的淹没区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对11个遗址或墓地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逾6000平方米。
“其中新石器至商周时期考古发掘的收获尤为显著。”高大伦说,“特别是位于汉源县大树镇的7处遗址,是一个呈连续分布状的大遗址群聚落,分布极为密集,在四川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遗址群。”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瀑电考古队领队刘化石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迹中,发现了房址和灰坑,另发现有少量灰沟和窑,出土器物主要以大量陶器和石器为主,并发现有少量的骨器。
在金钟山遗址、三星遗址、麻家山遗址等商周遗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砍砸器、刮削器、斧、锛、凿、刀等大量石器。
据刘化石介绍,比较典型的麦坪遗址包括15座商周墓群,其随葬器物及放置方式属于首次发现,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化面貌,成为建立大渡河中游商周时期考古学序列的重要新材料,也为研究民族的迁徙、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
大渡河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全长1070公里。大渡河中游地区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文化走廊、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诸学科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