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两会特稿:2006民主法治进程上的十个足印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田雨、张宗堂)刚刚过去的2006年,一个个坚实的足印,深深地刻写在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道路上——
物权法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数亿选民在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体认民主、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征求到近20万条意见、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开通门户网站……
透过这些足印可以看到,在中国,民主法治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法治的力量日益增强。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熊争艳)虽然是一次没有换届选举的例行会议,但即将于3月初在北京开幕的中国两会,却引起了世界更多的注目。
据两会新闻中心外国记者报名处消息,截至27日上午8点,报名报道今年两会的外国记者已达482人,来自36个国家132个新闻机构,已经超过去年外国记者人数。
诚然,《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被认为给境外媒体提供了更宽松的采访环境,人们同样关注的,还有两会上凸现的“中国因素”新注脚。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张勇 茆雷磊)在近年来全国两会上,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一直是代表、委员们的强烈意愿。时间跨入2007年,这是台湾政局演变的关键年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春潮涌动的台湾海峡,再次牵动着代表、委员们的心。
“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两岸关系发展近几年出现新局面。在新的一年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祖国大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不会改变,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决心不会动摇,两会将进一步凝聚我们的意志,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互利双赢的方向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研会常务副会长许世铨说。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包尔文、赵鹏)“观看今日之中国,犹如置身于一部科幻电影,电影中一个完整的崭新星球在你的眼前成形。”美国一家著名杂志编辑埃利奥特的这个比喻道出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变。
在前进中变化的中国无疑也在改变着世界。中国的积极变化催生出世界的积极变化。
随着3月的来临,全国两会带着春天的气息一步步走近,世界关切的目光又一次投向北京。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贺劲松、张旭东、刘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当前,破解摆在我们面前的12道民生“考题”成为今年的重要任务。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张晓松、刘羊旸、姜雪丽)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刚刚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盘点“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连串闪亮的数字跃入眼帘——
新华网济南2月16日电(记者董学清 张晓晶)2007年中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许多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提案和建议,使民生关怀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的最强音。
山东省政协委员宋传杰向大会提交了15份提案,包括大商场发售购物卡之风蔓延成腐败温床、保护残疾人权益尽快配套无障碍设施等内容。
新年伊始,由新华网特别策划推出的2007年全国“两会”大型系列专题调查再次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这组调查就医疗、环保、房价、社保、食品安全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听取网民意见,吸引了大量网民积极参与和建言献策。从2月25日开始,本网陆续推出这次调查的系列报道,向大家集中展现来自民间的呼声,反映广大网民对即将召开的2007年“两会”的期盼。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王永霞朱继东)您对下一步医改怎么看?您想为今年两会提出哪些建议?新华网特别策划推出的2007年全国“两会”专题调查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最受关注。截至目前的调查统计显示,84%的网民认为药价水平仍然偏高,超过93%网民对目前医改成效不甚满意,他们期望政府主导新一轮医改,切实改变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让有些紧张的医患关系变得和谐。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余英杰朱继东)由新华网特别推出的2007年全国“两会”大型系列专题调查中,教育问题再次成为网民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从教育公平问题到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从减少英语一科独大到教育结构调整,从规范制约校长权力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网民们在坦露自己心声的同时,也纷纷提出建议,期盼中国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朱继东)谁弄脏了我们的家园,谁降低了我们的幸福感,谁该为漠视环保的短视行为负责?日前,新华网特别策划推出了2007年全国“两会”大型专题调查。截至目前的调查统计显示,超过90%的网民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极其紧迫,刻不容缓;一半以上的观点聚焦在重拳打击、强力整治污染环境的不法行为上;同时有近七成网民认为,地方政府和地方环保部门应在环保工作中担负更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