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长沙晚报

李振声获500万元大奖(图)

李振声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本报北京讯 综合新华社、《北京晨报》报道,昨日,中共中央、国务院27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各奖项揭晓,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四个最重要的奖项皆“名花有主”。

  根据《国务院关于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和“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2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1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歼十飞机工程”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据悉,李振声继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之后,成为我国第十位摘得500万元科技大奖的大师。

  而在此前的历年奖项名单上,四大奖项都曾出现过空缺,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甚至在2004年度之前连续空缺6年之久。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本次是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首次出现四大奖项无一“空缺”的局面。“总体看,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水平进一步上升,特别是一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表现‘抢眼’。”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是反映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中,这两个重要奖项的获奖项目总数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歼十飞机工程”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特等奖的重大科研项目。

  获奖感言

  李振声:“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孙闻 顾瑞珍)李振声一辈子与小麦结缘,一粒麦种让他声名大振。成为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惟一得主。

  为糊口步入科学之门

  这样一位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养活了几亿中国人的大科学家,当年步入科学之门的初衷竟是为了糊口。

  1931年,李振声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虽然家境贫寒,但重视教育的父母一直供他念书,先私塾,后学堂。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辍学后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营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提供食宿”4个字吸引了李振声。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考了,没想到考上了。

  忆及当年,李振声说:“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所以也就对这个机会特别珍惜,学习比较努力。”

  与小麦结缘了50年

  1956年,李振声从北京中科院来到陕西杨凌的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走上了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之路,一走就是50年。

  当时正赶上西北小麦产区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减产20%到30%。李振声说:“当时我就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这项研究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当他的研究进行到第八年的时候,“社教运动”开始了,有人说他的研究都搞了8年了还没见成果,是脱离实际,要他放弃。“当时看到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怎么忍心放弃啊。”

  到1979年,李振声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当时陕西农村留传的“要吃面,种小偃”,让小偃6号不推自广。

  小偃6号已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已达79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

  “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小偃6号的成功,让李振声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谈到这些,李振声只是淡淡的一句:“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小偃6号育种过程长达23年,别人很难重复。于是李振声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引入小麦育种领域,创立了缺体回交法,将远缘杂交的育种时间缩短到了3年半,为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一创新引起了国际染色体工程界的注目。

  上世纪90年代初,李振声率先提出走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道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观,确立了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小麦育种新方向。他培育了一批既可活化土壤,又可高效利用土壤氮磷营养的优良小麦品种。

  2003年,他针对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的情况,提出3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对策建议。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总结半个多世纪的科研之路,李振声说:“我只是提供了一些方法,一点思路。”

  获奖壮举

  个人奖金一分不留

  李振声计划捐50万元作“助学基金”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顾瑞珍)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振声27日在此间说,计划将这次获得的50万元个人奖金全部捐给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为学生成才助一臂之力。

  “基金的具体资助办法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副所长张爱民说。根据有关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荣誉首先应该归于集体,没有集体的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荣誉。”李振声说,“当然这其中也有我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小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振声,对政府和人民给予的荣誉表示十分感谢。他同时表示,要进一步做好工作,牢记“发展农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

  人物简介

  李振声简介:

  李振声生于1931年,山东淄博人。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科院院士,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等奖励。2007年2月27日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55年的科学生涯中,李振声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孙闻)

  新动向

  国家科技奖首次向普通百姓倾斜

  3位工人农民榜上有名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邹声文)一般说来,能获得国家科技奖的幸运儿,不是著名的专家,就是专职科技人员。但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单上,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却榜上有名,摘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科技的繁荣发展,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加强对不同层次,特别是基层工人、农民科技创新的激励,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在保证国家科技奖励条件标准和水平的基础上,对工人、农民科技创新成果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据介绍,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3项科研成果分别是:上海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炼铁厂工人韩明明的“金属检测和自动除铁新技术”、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人王洪军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河南滑县农民企业家李官奇的“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

  新闻背景

  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作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振声 | 成果 | 应用 | 孙闻 | 王洪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