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卢沟桥事件爆发及“南京大屠杀”70周年。日中两国如何度过这一年呢?在中长期日中关系中,这也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日本媒体认为,就眼下而言,中国将全力促使温家宝总理4月的访日取得成功。
日本《世界周报》27日刊发了时事社评论委员铃木美胜的一篇文章,题为《运用自如的中国外交》,文章要点如下:
最近从驻上海、北京的日本问题专家那里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日中关系虽然有象征性改善,但还没有实质性改善。”
去年秋天,安倍晋三首相闪电般地访华,使得此前日中间的凝重气氛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中国人士说,中国方面把2007年看成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一年”。
“小泉是坏蛋、安倍是好人论”
在建立日中新关系方面,中国对安倍政权寄予很大期待。这是因为中国存在小泉坏蛋论。小泉任首相期间,每年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把他看成是恶化日中关系的罪魁祸首,被中国方面看成坏蛋。
小泉前首相自由奔放地以大众普遍接受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政治姿态,与小泉相比,安倍晋三总是以一种被动说明的口吻讲话,他已经失去了上任初期的光环。
安倍内阁的支持率迅速下降,原因是在邮政民营化问题上的造反派又重返自民党。接着,政府税调会长本间正明违规入住公务员住宅问题被曝光,本间本人被迫辞职,这一问题使内阁的支持率进一步下降。安倍上任当初人气很高,而现在的支持率持续低迷,而且找不到恢复支持率的办法。
从国内的角度看,与前任首相小泉相比,安倍的讲话缺乏煽动力,这是安倍的政治姿态获得支持率低的重要因素。从中国的角度看,恰恰相反,这一点却成了长处。就是说,小泉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中关系恶化,立场不动摇;而安倍尽管有鹰派的遗传基因,但却是一位处理事情颇为实际的年轻首相。在中国眼中安倍却成了好人,这的确很有讽刺意味。
由此可隐约看出中国领导人的期待和某种忧虑。中国领导人不希望日中关系再次回到小泉时代,因为它是“中国大国化的要素———经济”的不利因素。
因此,中国把安倍说成是“好人”,给予他很高评价,就是因为安倍为使日中关系从迄今最坏状态中摆脱出来,作出了“大胆而有勇气的决断”。
综合国力的竞争和战略互惠
中国把“现代化和国内稳定”摆在首位。中国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最重要的课题是在“大国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
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说,所谓“综合国力”是由4个因素构成的:经济实力;国防和军事力量;科技力量;民族凝聚力。他说:“中国想增强这4个方面的实力,在这场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取胜的意识非常强烈。”
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必须稳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近邻大国日本的关系必须稳定。这是从小泉时代的日中关系中得到的“最大教训”。
高原教授说:“基于现实主义,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非常冷静地处理国际事务,这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如果是这样,那么在“综合国力竞争”的过渡期,日中间达成协议的“战略的互惠关系”的意义就是显而易见的。
据外务省人士说,“战略的互惠关系”是安倍首相提出的,但是在就此进行协商的阶段,在给日中关系下定义时,中国方面坚持要写上“战略的”这个措辞。如何来表达对双方都有利的关系,即“双赢”关系呢?于是从候选词汇中挑选出了“互惠关系”。挑选这个措辞的是安倍外交的主要负责人———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
在“战略的互惠关系”中,中国方面非常在意“战略的”这个措辞。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在东京的中国人士回答说:“就是基于全球的视野看问题。”中国外交人士补充说:“作为大国,要基于更广阔的视野,中长期地处理问题。”
武大伟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说,日中应该从小泉时代因靖国神社问题而陷入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建立视野更广阔、层次更高的日中关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方面开始特别强调“在亚洲中的中日关系,在世界中的中日关系”的意图。
去年秋天,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描写美英日法等大国崛起过程的电视节目《大国崛起》在日本也引起了话题。也可以说,中国开始通过电视对知识分子及大众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如何做大国”。
如果是这样,那么在今后的多边外交中,日本外交能力将受到真正的考验。日本恐怕最终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不得不参与包括“国防和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对华外交。
美中主导亚洲未来的意义
最近在谈论亚洲未来时,有一个被普遍谈论的模式。那就是,将来亚洲在美中两个(超级)大国的影响下一分为二,由两国分别控制亚洲太平洋。日本国内有些人似乎把它看成是美国战略的既定路线。
对中国来说,“排除美国的亚洲政策”已经过时了。自从去年10月北朝鲜实施核试验以后,以六方会谈为舞台的美中合作非常引人注目。这可以说是胡锦涛体制建立后在一步步推进的构想,它如实地反映了中国的战略意图,即在国际舞台上有意识地对外显示“大国的责任”。
从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将来的现实模式很可能是大国间的实力博弈,或者是“美中勾结”。中国方面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日美关系。日本将像现在这样一直坚持“日美同盟”路线,还是推进更加独立的路线呢?关于这一点,中国人士担心日本将来会核武装,这也正是中国始终寻求“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真正意图。
求大同存小异的战略
中国的现代化面临许多困难,如能源不足、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地区差别、贫富差别等。如果从全局看,目前“历史问题”等还是“小问题”。如果这就是胡锦涛的路线,那么求大同存小异无疑就是“战略互惠关系”的核心内容。就是说目前“安全比历史问题更重要”,“现在和未来比过去更重要”,因此要建立“双赢关系”。
正因为如此,必须尽早结束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斗争,打破“互损的关系”,砍断“恶性循环的锁链”。好像是对中国这个对日新思考做出的回答,安倍首相上任后不久就访问了中国。为使“战略的互惠关系”变得更有实效,中国对4月的温家宝总理访日寄予了强烈期待。
温家宝访日将是朝着建立终于有了眉目的“战略的互惠关系”迈出第一步。要建立这种关系,“国内稳定”,“与近邻国家的关系稳定”,对日中双方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领导人最担心的恐怕是各国在北朝鲜核问题上的动向,以及人气急剧下降的安倍政权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