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张晓博)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所在。近年来,银川市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贯穿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认真制定并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为了让老百姓办事方便,银川市于2002年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的政务大厅,完成了新一轮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环境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3年放宽了户籍政策,向辖区下放权力,发展活力逐步释放。
2004年召开“兴工强市”动员大会,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系列政策。调整合并了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定了“近联、远引、外拓”的对外开放方针,举办了“中国光彩事业银川行”等系列招商活动,构建了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平台。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激发全民创业、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5年银川市召开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2006年2月21日,我市出台了《中共银川市委关于把银川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后,2月27日召开的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动员大会上,再一次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提出全面加强政务、法制、设施、生态、市场、社会、文化、人才八个方面的环境建设。当年还提出了积极打造“诚信银川”,建立公务员实绩档案制度等诸多举措。
随着我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不断深入,创造环境、优化环境、维护环境的观念逐步在全社会树立,并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在体制机制上,一批注重从源头上优化发展环境的制度建立起来,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40%%,政务大厅累计受理各类行政许可、审批及服务事项19万件,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工作作风上,纪律涣散、工作漂浮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难”、“三乱”及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明显改善,办事扯皮、故意刁难、推诿拖拉等情况明显减少,各级党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过去五年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累计引进到位资金192亿元,是前五年的17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