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发布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得者的名单上,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榜上有名:上海宝钢公司工人韩明明的“金属检测和自动除铁新技术”、一汽大众公司工人王洪军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河南滑县农民李官奇的“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
这是我国普通工人和农民首次获得代表国家最高级别的科技奖励。将最高科技奖项颁发给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不仅是对这些获奖者本人成果的充分肯定,更从制度层面为不拘一格奖励科技成果树立了典范。毋庸讳言,在科技研究领域,广大专职科研人员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那些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看似和重大科技研究距离遥远,实则为科学研究提供基本支持的普通劳动者。在科技和实践结合愈来愈紧密的当代社会,大量生产实践活动一样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这表现在:为科学研究提出应用性问题、通过实践直接实现技术进步、检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等。
考察人类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任何重要的科技进步,莫不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但在过去,我国的科技奖励很多时候把目光对准专职科研人员的研究,而忽略了那些在实践环节取得技术进步的一线工人、农民及其成果。再者,因为长期以来重科研轻实践改良,我国的科研工作往往严重脱离实际,一线技术工人的实践努力得不到承认,以至于现在高级技工短缺,实践人才匮乏。
此次对普通工人和农民的科技成果进行奖励,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普通劳动者基于经验和学识所进行的自发技术革新和研究努力。湖南长沙艾琼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