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35年前,尼克松撰文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使十亿最有才华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35年后的今天,一边是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即将访华谈合作,一边是美国情报高官宣扬“中国威胁论”,尽管小有波折,中美关系仍然坚定前行。 |
中美“破冰”35年
1967年10月,准备竞选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在著名的《外交》杂志上发表《越战之后的亚洲》一文,文中写道:“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来助长她的狂热,增进她的仇恨,威胁她的邻国。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使十亿最有才华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三年多后,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以美国总统身份结束首次访华。当天,中美在上海发表首个联合公报,宣布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35年后的今天,一边是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即将访华谈合作,一边是美国情报高官宣扬“中国威胁论”,尽管小有波折,中美关系仍然坚定前行。
最具戏剧性与震撼力
“我们没有理由成为敌人,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取得对方的领土,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支配对方。”在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的酒会上,尼克松说。他还引用毛泽东诗词形容开启新篇章的美中关系:“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转瞬已是35年。“这是20世纪史上最具戏剧性与震撼力的重大外交事件之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说,“世界上两个超级现实主义的大国,摒弃意识形态的巨大障碍,为了世界和平携起手来。”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方式是非常奇特的。美国还没有与中国建交,而美国总统亲自访问北京。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正是用这种奇特的方式,共同打破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中美领导人通过会谈发表公报,达成战略谅解而结束中美对抗局面,使美苏冷战对抗的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