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萨德尔
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是个令人难以琢磨的神秘人物。他组建的“迈赫迪军”被视为伊拉克最大的反美武装组织,但前不久他却宣称“支持美伊在巴格达联手进行的清剿武装分子军事行动”。然而25日,一名女“人弹”在巴格达大学校园发动自杀式袭击,造成至少40人死亡之后,萨德尔又突然改变立场,声明“收回对行动的支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萨德尔究竟是何许人?
年纪轻轻就成名
穆克塔达·萨德尔三十开外,有阿拉伯媒体说,萨德尔实际上才26岁,谎称30多岁是为了让自己显得老气、成熟。
年纪轻轻的他在伊拉克已是家喻户晓,这在论资排辈的社会实属不易。
萨德尔出生在纳杰夫,那里是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聚居的地方。萨德尔所在的家族在当地极有影响,名人辈出,比如萨德尔的老爸萨迪克·萨德尔就是著名的宗教领袖,被人们尊称为“大阿亚图拉”,这是对什叶派神职人员的最高称呼,据说黎巴嫩“阿迈勒”运动的创始人穆萨·萨德尔也出自这个家族。
萨德尔从小就视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为心中的英雄,发誓要成为伊拉克的霍梅尼。1999年父亲遭萨达姆政权暗杀后,萨德尔子承父业,成为当地的一名大阿訇,靠父亲的影响,团结周围民众。萨达姆杀了萨德尔的两个哥哥,并追杀萨德尔本人。这使他不得不东躲西藏地过日子,直到伊拉克战争爆发,他才“重见天日”,变得异常活跃。
让美国人很头痛
伊战前,萨德尔还没什么影响力。战争爆发后,他带领支持者冒着枪林弹雨,在巴格达什叶派聚居区进行义务巡逻,挨家挨户分发食品和药物等。同时,萨德尔扛起反对美军占领的大旗,要求占领者迅速离开,还人民以自由。这些都使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声誉。
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后,萨德尔将巴格达北郊的“萨达姆城”改名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萨德尔城”,不过,也有媒体说这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萨德尔以那里为基地,修复被战争破坏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还在当地开办了一个电视频道,创办了一份日报等,使这个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已有200多万人,成为伊拉克最大的什叶派聚居区。萨德尔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让普通老百姓拥有更多自决权,这些主张得到了学生、工人和中低收入社会群体的拥护和欢迎,尤其是很多青年人成为他的“铁杆跟班”,对萨德尔的号召几乎一呼百应,甚至不惜以死相随。
在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到打击后,萨德尔认识到枪杆子才是一切的决定者,于是在2003年7月底,他在什叶派圣地纳杰夫组建了一支由1万多人组成的军队,后来这支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多,成为反美的重要武装力量,这就是萨德尔的私人武装力量“迈赫迪军”。萨德尔号召其麾下反对美英驻军,用武力将他们赶走。“迈赫迪军”多次与驻伊联军发生武装冲突。一开始,美军根本没把萨德尔放在眼里,认为他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成不了什么气候。后来,美国才意识到,萨德尔和他领导的“迈赫迪军”令人头疼,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因此,美国不断加大对其打击力度,萨德尔成为严打和清剿的重点对象。
说话经常出尔反尔
萨德尔行动诡秘,现在到底身在何处都是个谜团。伊拉克政府透露,萨德尔已经跑到了伊朗,但伊朗予以否认。萨德尔还经常发表态度不同的讲话,不时出尔反尔。伊战刚结束时,萨德尔公开谴责临时管理委员会,认为它是“美国的工具”,甚至还宣布成立政府,以他本人为首组建一个与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并行的“新政权”,但萨德尔随后又改变了态度,表示支持临管会。萨德尔曾说“9·11”事件是“来自真主的一个奇迹”,还表示愿与哈马斯和“真主党”结成联盟,但后来也没了下文。
萨德尔说他希望在伊拉克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家,人们的举止和行为方式都必须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要求。在他控制的区域内,妇女们必须把头蒙得严严的,商店里绝对禁止出售酒类,但有报道说,萨德尔对妇女很尊重,对其手下偶尔偷偷喝酒的现象也网开一面。
在军事上,萨德尔领导“迈赫迪军”与美军大干了几场后,开始采取养精蓄锐的策略,不再与美军硬碰硬。对于美军刚刚实行的新安全计划,萨德尔不但避其锋芒,甚至表示支持,伊总统塔拉巴尼说,萨德尔已命令他的私人武装“迈赫迪军”主要指挥官离开伊拉克,以便伊拉克政府和美军执行新安全计划。但话音未落,25日萨德尔又收回了他的支持。他声明说:“这项安全计划没有益处,因为它被占领者控制了。美国眼睁睁地看着夺走数千无辜伊拉克人性命的汽车炸弹爆炸。”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驻埃及特派记者黄培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