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1日电(记者丁铭)列入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吉思汗祭,自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780年来不曾中止。
成吉思汗陵大殿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供案前香烟缭绕,摆放着各色供品。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途中病逝,在遗体秘葬的同时,遵其遗言,将他的衣冠、帐篷等遗物运到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安葬,并从宫廷守卫者中挑出500户专门守陵,即达尔扈特人(蒙语:守陵人)。到今年,达尔扈特人守护成吉思汗的英灵,已经历了780年。
42岁的吉仁巴雅尔是成吉思汗陵最新一代、也就是第39代守陵人。2006年,这位伊金霍洛旗的牧民接替长辈,当上了成吉思汗守陵人。
吉仁巴雅尔说:“为成吉思汗守陵是达尔扈特人的职责,有8户达尔扈特人具体掌管祭祀活动。只有长子才能接替守陵工作。守陵人所掌握的有关祭祀的知识,也是一代代口耳相传。”
日军侵华期间,为躲避战火,达尔扈特人护送着成吉思汗陵,西迁到青海湟中县塔尔寺。新中国成立后,成吉思汗陵才重返鄂尔多斯。
已经退休的原成吉思汗陵管理所副所长查格都回忆说,成吉思汗陵西迁到青海期间(1939年至1954年),他家先后去过4个人,倒班为成吉思汗守陵。
1949年以前,祭祀主要依靠500户达尔扈特守陵人,每家每年出一两银子来维持。现在,负责成吉思汗陵寝管理和祭祀的,是鄂尔多斯市政府专门设立的成吉思汗陵管理局。管理局党政办公室副部长郝迹念介绍说,目前成吉思汗陵管理局中有50多名达尔扈特人,33人专门负责祭祀事务。
作为一名月薪800元的国家公务员,守陵人吉仁巴雅尔每天要到成吉思汗陵工作8小时,夏季客人多时还要加班。点酥油灯、烧香、念祝福词,遇到成吉思汗陵大祭,他还要负责自己所分工的祭祀职责,并念祭文。
1982年,成吉思汗陵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和地方多次拨款修缮,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区,2006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0万人次。每年农历3月21日,许多蒙古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教授齐木德道尔基评价说:“成吉思汗陵之所以显得神圣和庄严,就是因为达尔扈特人数百年如一日,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守护成吉思汗的灵榇,并把这一特殊的祭祀文化完完整整地保持到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