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节前各地推出的手机“接听免费”套餐,一度让消费者感到获得了实惠,但春节后对于移动运营商“暴利”的讨伐并没有停止。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今天对记者表示,“接听免费”套餐并不等于实质性的“单向收费”,对于那些不常出差或习惯接听电话的部分消费者,确实得到了实惠,但对于另外一些消费者可能还会“明降暗升”。他说,从学术上看,这种改变不过是“偷换概念”,消费者自己应该算清这笔账。
广东、北京等地相继推出手机单向收费套餐,新套餐被赋予了打破政策坚冰的符号意义。
然而,它离老百姓希望的更加简单、方便、轻松、明白的“单向收费”似乎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阚凯力表示,手机费居高不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漫游费”不合理,可这至今还没有取消的迹象。他解释,手机漫游的成本几乎为零。一个手机到外地开机后,就向当地的移动网络要求服务。当地的网络看到这个手机号不是自己的,就向这个手机号注册地的网络询问;而注册地的网络在自动查询后,也只需要自动回复即可。之后,这个手机在新的地点使用,就与当地的手机没有任何区别,最后再由外地网络把计费信息传送给注册地网络,如此而已。
“手机漫游的全过程,不过是由网络传送几个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比普通电子邮件还简单的信息,其成本比每分钟收取2角的费用低得多!”
“这是典型的运营商垄断暴利。”他说,信息产业部早就要求漫游费准降不准升,并鼓励取消,可是不起作用。
最近,阚凯力教授专门撰文呼吁有关部门要“强制取消手机漫游费”。他把“漫游费”比作饭店的“开瓶费”,目的在于以此隔离市场,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对其实现垄断。
他解释,不同地区的资费相差悬殊,从成本上看,越是用户密集的城市和地区,网络设备的利用率就越高,手机通话的单位成本就越低,其资费理应越低。但是,恰恰在这样的城市和地区,往往资费反而最高(例如北京)。其原因就是,与饭店通过“开瓶费”防止消费者带入超市饮料一样,漫游费的首要作用就是,使消费者不可能从低资费地区(超市)购买“异地卡”在高资费地区(饭店)使用,从而保护了运营商在这些地区的高资费和超额利润。
这样,受到高额漫游费之害的绝不仅仅是漫游到外地的消费者,而首先是在这些地区被迫接受高资费的全体手机用户,尤其是面对高资费的大量低端消费者。
阚凯力认为,移动运营商在几乎没有成本的漫游费上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这是因为,总是有大量消费者漫游到外地。这时,只要他继续使用原来的手机号,就失去了任何选择权,只能被迫接受运营商的垄断。消费者在外地期间,不但必须缴纳高额的漫游费,而且原来所在地的套餐往往不再适用。
阚凯力教授说,正因为如此,虽然移动运营商可以推出“单向收费”名义下的“接听免费”套餐,却在漫游费问题上寸步不让。
据报道,其他国家极少有收取漫游费的现象。美国多年来全国全网同价,不但没有漫游费,连国内长途费都没有;欧洲国家较小,不但从来没有国内漫游费,连国际漫游结算费也已被强制性取消。
“作为学者,应该完全站在消费者和国家的立场考虑问题和发表意见。”阚凯力对记者称,手机资费下调,不但会给老百姓让利,更会扩大手机用户数量,推动手机的各项应用,“是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手机资费下调已不存在任何障碍,只是时间问题。一方面,信息产业部高层对资费下调都表示支持,政策指导性文件也有望出台;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对资费下调将影响经营业绩、利润和担忧也正在渐渐消除,因为,“降价可能会造成短期内的业绩下滑,但从长期来看,只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进行联系与沟通。”
甚至有分析认为,手机资费下调是通信产业大发展这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骨牌”,降低话费后可有效降低手机售价,加快手机普及,同时还有利于3G的健康发展,而电信运营商能否为了长期利益而放弃眼前利益还有待观察。(记者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