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的主要功能是为大众提供观赏演艺产品的文化场所。与此同时,我国的剧院建设,又不能不考虑剧团作为演艺产品生产单位的切实要求。
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剧场的昂贵场租,剧团的演出收入在冲抵场租后甚至会成为负数,剧团怎能不将“豪华剧场”所拉动的场租攀升视为自身改革体制、开拓市场的心理压力呢?事实上,豪华剧场的昂贵场租及其引发的场租攀升,导致了“场租昂贵——票价提升——观众拒买——市场萧条——剧团弃演——剧场闲置——成本空耗——转嫁场租”的恶性循环以致政府“杯水车薪”的补贴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剧团的改革来思考剧院建设的问题。
有专家曾建议应当积极为演艺团体的转企改制创造条件,这既包括外部的社会条件(如保障体系、资助体系、市场体系等),也包括内部的生产条件。而这个生产条件一方面是提高生产者艺术观念和艺术素质的“软实力”,另一方面则是提供包括剧场在内的生产资料“硬件”的扶持。当然,在短时间内实现演艺团体的“一团一场”,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我们确实应当把剧场建设的理念和我们既有演艺团体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就目前而言,我们至少有巴黎歌剧院和纽约百老汇两类不同的参照格局。豪华的巴黎歌剧院的建设,是政府基于把歌剧、芭蕾、交响乐这类高雅艺术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加以扶持;而集群的纽约百老汇,其实是一个“街区”性配置的演艺市场,多层次、多样式的剧场及其演出,满足着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其实,我国演艺事业文化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一是重塑演艺文化市场主体,二是建设演艺文化市场体系。首先是将“办节”的时间性演艺市场打造为不受时间性制约的空间性演艺市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为演艺团体的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一团一场”的生产硬件,使其在艺术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中,因着剧场的依托而实现人事制度由档案管理、岗位管理走向真正符合演艺生产规律的项目管理。
我们小康社会的构建还是应更多着眼于现状,更多地替大多数人着想,更多地为改革发展创造条件……这不仅为那些地区演艺团体的体制改革解决了生产经营的硬件问题,而且可能产生远胜于在本地建豪华剧院的投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