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改革文化体制

  文化体制改革是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继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绩后又一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改革事业。

  一、文化与经济、文化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化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一样,不仅都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都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深层次的支撑;(2)经济和文化都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服务的,经济发展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文化发展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一定情况下,两者有时有所交叉;(3)文化生产力在现实中表现为文化的日益经济化和经济日益文化化。现代社会文化发展既是目标,也是重要动力和手段,同时随着文化与经济的紧密交融,文化产业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4)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的起点都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目的都是为了破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各种各样的束缚和约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极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5)分类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经济体制中划分为自然垄断性行业、国家垄断性行业和充分竞争性行业,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文化体制中划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经营性的文化企业,也具有各自不同的改革目标;(6)均采取了分步推进的改革策略,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道路”。

  差别:(1)文化与经济最根本的差别在于两者所生产的产品性质的差别。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它除了具有一般产品的使用价值属性外,还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一台机器、一包面粉并不反映生产者的价值观;而一部电影、一本书籍则深刻地反映了创作者对生活的价值取向。当然其中有很多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有相当多的部分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差异;(2)生产一般产品的企业通常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则需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有时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加重要;(3)一般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等不存在制度特征,没有意识形态的要求,不管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而文化企业则有鲜明的制度特征,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导向,“拿来主义”、“三来一补”、“OEM”这些经济领域中广泛采用的形式是不能简单采用的;(4)一般产品可以复制、模仿、追求规模效益;而大多文化产品是思想的结晶、艺术的创作,具有个性化、一次性的文化现象,有时追求规模往往导致负效应;(5)一般产品不具有地域界限,资源易于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内整合;而文化产品是一种专业化的资源,同时又是一种地域化的资源,客观上存在着资源、行业上的“跑马圈地”,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地域之间的“篱笆墙”均限制了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6)经济体制改革大量通过“试错”的方法来选择正确的路径;而文化体制改革由于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则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反复,文化的意识形态特性容易使人们在反复中引起思想的混乱与不一致,带来信念的动摇与偏离。

  二、文化体制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抢抓机遇,更广泛地发动群众投身改革

  面对文化体制改革,我们既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同时也要看到今天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树立必胜的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市场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良好的经济政治环境;20多年来文化单位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以信息和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高效的平台,大大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为改革传统文化产业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全党上下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系统地阐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重大步骤、基本方向已经清楚。我们要继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同时还需要辅之以两种方法。一是利益诱导,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让改革的企事业单位明显地得到好处,形成示范效应;二是堵住退路,大多数改革成功的企业都经历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对那些必须改制的企业则要坚决地迅速地断奶,使他们尽快走向市场。

  2、科学界定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单位

  正确处理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我们既不能用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排斥它的产业属性,阻碍文化走向市场;也不能因为文化的产业属性而忽视它的意识形态属性,使改革走向歧途。为此,需要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科学界定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单位。客观地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目前实质性划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单位困难重重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拘一格,总有一格。现在需要在文化产业与事业之间建立一个灵活便捷的进入退出机制,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条件下,这个问题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突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文化事业单位的制度设计必须体现压力,体现市场的要求,不进则退。经营性文化产业,遵循市场规律,创新体制,转换体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政府重要的是简政放权,减少干预。

  3、创新是获取双效益的唯一源泉

  文化产业要实现再生产,必须有经济效益。但是,文化产品又是特殊商品,它又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对文化产业的特殊要求,也是比一般企业的更高要求。有机统一就要求文化产品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性、高超的艺术性和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观赏性,注重文化产品品位的提高和大众鉴赏趋向的引导,这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是对立的,真正意义上有社会效益的产品也必然有经济效益。获取双效益,企业必须创新,必须不拘一格发现人才,拥有人才,牢固地树立“名牌”、“名人”意识,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改革现有文化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4、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培育文化产业的微观主体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独立的市场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独立的文化企业应当拥有明晰和独立的产权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能够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自主决策,并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民事责任。在这个意义上文化企业集团和其他企业集团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文化企业集团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有两个途径:一是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注意防止一股为大的状况,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权多元化。二是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充分竞争的文化市场。有了充分竞争的文化市场,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才有可能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

  5、文化领域的宏观管理

  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思想文化的引导和以法律、行政、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督是必要的。文化领域的宏观管理就是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领导有力、政府管理有效、调控适度、运行有序、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宏观管理体制。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目标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文化产业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不直接干预微观文化活动和文化企业。政府文化管理的重心是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管导向、管原则、管规划、管布局、管市场、管秩序。

  6、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综合配套

  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非常强,文化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必须上下互动,左右配合,各项政策措施要综合配套。它与劳动、人事、财政、税收、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许多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百密一疏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在吸取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尽快拿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改革配套方案。同时,加快有关文化领域立法的进程,这都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