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统一称为“工人”?全国人大代表吕雷打算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提出这个建议。昨日抵京的广东省的全国政协委员也建议取消“农民工”称谓,改为“外来劳务工”,并提高外来劳务工在子女就学、社保福利等方面的待遇。
建议1:干脆取消“农民工”称谓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吕雷曾建议全国党政机关公文和新闻媒体中停用农民工、民工等称谓,可将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称为跨产业工人等。他认为,我国宪法开宗明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工的称谓亦工亦农,涉及上亿人口,这个劳动群体究竟算什么?经常性地在正式公文中使用,不利于对宪法的正确理解和遵守。
吕雷建议,干脆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他说,中国有2亿多农民工,大多是青壮年,有很多可造之材,如作家队伍里就有很多有想法、有才气的农民工。但由于目前公务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对学历等方面有硬性规定,使得这2亿多人注定难有上升空间。即使一些有才气的农民工作家、诗人想进入广东省作协,也因为户口原因被排斥在外。
建议2:提高外来工福利待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厉有为将专门就关爱“农民工”、提高他们在城市的福利待遇提交提案。
“目前我国已有1.5亿左右的流动劳务工,他们已成为公民阶层的主体,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他们在城市待遇的提高应该给予重视,”厉有为表示,目前从称谓上还沿用“农民工”的叫法,对他们的身份还界定为“农民”。他建议取消“农民工”的称谓,改为“外来劳务工”或“新型合同制工人”,以所从事的岗位来界定他们的身份。
此外,厉有为还建议对外来劳务工在城市的福利待遇给予关注和提高。
建议3:推广外来工子女教育券
龚华基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也提出类似建议,希望重点关注外来劳务工在所服务城市的待遇,尤其是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等。龚华基表示,这些劳务工的子女如果在所服务的城市就学,往往因为户籍问题,要交相当数量的借读费。他建议建立相应制度,让外来劳务工子女切实在所在城市享受到义务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江门市副市长李崴建议推广“教育券”,让外来劳务工从流出地政府领取相应名额的“教育券”,再向流入地政府“买”免费义务教育权。
李崴表示,尽管现在不少流入地政府决定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但如果国家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仍以学生的户籍为准,将义务教育经费“支付”给学生户籍所在地,那么对于流入地政府而言显然有失公平。
李崴说,实行“教育券”制度之后,包括外来劳务子女在内的每个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有权向户籍所在地政府申请、持有一定面额的“教育券”。他们到哪里上学,就向哪里交纳“教育券”。
学校收到“教育券”后,与所在地政府结算费用,而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之间,再按实际发生的“教育券”数量,经中央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政府财力能否承受问题,他认为按目前小学每年500元、初中700元的大致学费标准,全国城乡3亿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一年得花1800亿元,而2005年我国财政光增收就6000亿元,还不到1/3。“只要政府有决心,近几年应该可以逐步实现”。
记者 田霜月 宋元晖 实习生 张定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