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回三年前
记者暗访海天投资人宴会
三年前,曾有读者向本报反映其怀疑“海天”的融资手段,本报先后派出多名记者进行调查采访。
2004年7月份,本报记者接到市民李先生报料,他很神秘地说:“目前有个叫吉林市海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对外声称专门生产叔十二碳硫醇这个紧俏的化工原料。在吉林和长春等地承诺高息进行集资,三个月就可以返还20%的高额利息,也就是说,向该企业投资1万元,3个月就可以拿回1.2万元钱的本金和利息。”
此前,他的母亲被人劝说后,就一头扎进集资热潮,不论家人怎么劝说,都执迷不悟,还反过来对他们进行宣讲。李先生对此半信半疑,他告诉记者,海天实业马上就要在长春市胜利大街附近的某饭店召开投资人宴会,长春市的“大股东”和公司法人代表王希田也会出席。李先生请求记者前往调查,并告诉记者:他们都采取上下线方式,每个投资者都有介绍人推荐,然后才能被接纳。
如此高息加上神秘集会,确实引起了本报重视,记者兵分两路开始调查。
记者找到一位“上线”引荐
为了潜入投资人宴会,本报记者先期对海天实业进行深入了解。在李先生先期提供的资料上,记者发现海天实业口气很大,一再声称近期内将在国外的股票市场借壳上市,而且还列举了投资海天实业的种种好处,条件优厚。
记者与李先生母亲的“上线”姚阿姨取得联系,声称自己是李先生母亲发展的投资者,现在来考察,如果条件许可将大额投资。姚阿姨立刻喜笑颜开,并约定和记者在饭店门前相聚。当日中午,记者乘车前往该饭店,门前已汇集了很多中老年投资者,他们大多衣着朴素,记者很快找到了50多岁的姚阿姨。
在记者陪她上楼时,她一再盘问记者,究竟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投资?怎么联系上李先生母亲的?记者依“台词”对答如流。记者反问姚阿姨投资风险如何,她告诉记者:“你就放心吧,我和张姐(即李母)都不是外人,不会亏的。我把养老金都投进去了,有风险我能这么做吗?”并神秘地伸出两个指头说,我的钱现在已经累计20多万了。
最先见到海天长春大股东
一进入饭店二楼大厅,热烈的气氛立刻扑面而来,大厅内近20张饭桌,几乎坐满了中老年投资者,他们大多熟识。不到20分钟,在人群的簇拥下,一位50多岁身穿紫色旗袍的妇女上楼了,在前排就座。
她是谁呢?一位投资者对记者的疑问很诧异:“沙老太太你都不认识?她是海天实业的长春大股东之一,我们的钱最终都通过他们才能递到海天实业。”
每个大股东都有回扣率
他还耐心讲解,据说沙老太太是银行退休的,除了她之外,邹××、邱××、刘××等人也是出资或融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大股东,他们每个人又发展了很多“下线”,都是通过熟人向外扩展的。每名投资者都对应着一个“上线”,最终一直延伸到位于金字塔尖的大股东们,所有长春投资者几乎都是通过这些人投资海天实业的。
在前不久,海天实业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大约3个月返还30%左右,为时很短,而且当时投资人都拿到了回报。
他还提到,为了刺激投资者积极发展“下线”,公司还设定每引进一笔资金,就立刻拿到该笔资金的高额回扣,每个大股东的回扣率为5%~10%不等。
王希田宴会上宣称要上市
在宴会当中,身穿短袖汗衫的王希田也赶来了,中等身材,脸色略黑。在他简短讲话中,极力推荐项目如何好、不久就要上市,并在长春设立专门进行融资的地方,投资者热情高涨。
光碟资料只卖给“熟人”
在当日,本报另一组记者前往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栋办公楼,“海天”当时借用一个中型会场开设“融资讲堂”。会场布置朴素。
记者去听了一次课,当时听课者二三百人,很多“新人”都是被新发展的“股东”带来的。“海天”几位负责人轮番上阵,分别从公司实力之雄厚、投资回报之高等方面“灌输”致富神话。课后,听课者尤其是“新人”议论纷纷。“回报率如何保证?”、“究竟得到了哪个政府部门的支持?”……听课者频频发问,致使课堂不得不加时延长,海天高管一一耐心解答,并声称如果投资人感兴趣,公司可择时统一带领大家到吉林市进行实地考察。
“答辩”过后散场之时,一负责人喊道:“海天相关资料刚刚刻成了光碟,谁想买可先登记。”话音刚落,售碟处便被团团围住。而记者在登记时却遭到了拒绝,对方给出的原因是“资料不外传,你必须找到带你来的‘股东’,否则不给”。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