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日电 今天下午15时,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关心古籍保护工作,通过三方面的工作,保护整理了大量古籍。
第一,收集保存大量的古籍,保护古籍的初步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出版、整理古籍,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永乐大典》、西夏文献等一系列大型古籍进行修复,使一批珍贵的古籍善本得到了保护。上世纪50年代还点校了《资治通鉴》等典籍,1958年国务院成立了古籍出版整理小组,一直到文革期间停止工作。文革不久又恢复了这个小组,出版、影印、翻译一批珍贵古籍。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病中指示要团结图书馆的力量编辑古籍善本书目。1989年开始实施中华大典工程,将两万多种优秀古籍文献分成22个学科整理出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规范的古籍修复技术。修复了上百万册古籍。
第三,建立了古籍修复队伍。
第四,最近几年,中国实施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工程。1985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开始对全国古籍进行缩微复制。20多年来共拍摄善本3.2万种。2002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实施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精选唐、宋、元时期的珍贵版本进行仿真影印,使珍贵稀有的善本“化身千百”,实现了“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的。这样我们既保留了善本的文献价值,同时又保留了版本价值,使读者不但看到这本书,而且能够使用它。一期工程出了758种、8990册,这是新时期保护古籍工作一个成功的范例。这套书已经送到了100所大学。前两天中央财政出资,又颁赠给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各一套,使它发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这些工作对于保护古籍都是非常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