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郝亚琳邹声文)首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首次公布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电话,首次提供重要法律草案说明的英文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夕,一个又一个“首次”,向我们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代会的运行更加透明,更加开放。
透明、开放,作为近年两会的关键词,被中外记者频频使用:
2004年,代表团团组会议扩大开放场次,方便境外记者了解、采访两会;
2005年,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首次增加名词解释,以便代表、委员更好地了解报告内容;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时,共有6个团组对境外媒体开放;
2006年,首次开通“网上新闻中心”,为记者提供便捷服务;扩大代表团组会议开放场次,西藏代表团团组会议首次对境外媒体开放;增加大会现场直播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报告常委会工作首次进行电视直播;每天向媒体提供议案清单,帮助记者发现新闻线索;人大代表会前亲自试验电子表决系统,确保意愿得到准确表达……
两会,无疑已成体验中国开放、透明的最佳窗口之一。
其实,回望近年的中国,开放、透明,已成为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自觉选择:
政府各部门普遍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和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首次向外公布;
中央人民政府开通门户网站,被网民誉为“不下班的政府”;
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越来越普遍,决策和权力运行,被置于普通百姓的监督之下;
国务院出台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采访的相关规定,国务院港澳办、台办也分别发布了相关的采访规定,为境外记者采访提供更多的便利……
通过两会这个窗口,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