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实现了“满堂红”,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四大奖项在内的各大奖项皆“名花有主”,这是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首次出现各大奖项“满堂红”。
如果把奖项作为评价自主创新成绩的指标,那么,从这个“满堂红”的指标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新亮点。
一是自主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技优先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承载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随着自主创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全社会已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与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支持自主创新的财力大大增加。投入最直接反映着支持的力度。根据最新统计,2006年中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总支出达3000亿元,占GDP的1.4%,投入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对科技事业的支持远非增加投入那么简单,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有关部门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完善政府支持和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使科技发展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三是企业开始扛起技术创新的大旗。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长期为世人诟病,突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导地位,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性举措。在创新的舞台上,人们看到的是企业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在此次揭晓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就有54.8%的项目由企业独立或参与完成;在技术开发类项目中,通过产学研合作完成的比例也高达50%。
四是国家高度关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创新型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科技领军人物,政府爱之深、求之切,前所未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要“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在此次奖励大会上,人才再次成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讲话的重点。温家宝强调“发展科技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造就大批杰出人才”,并提出,“在科学研究中提倡百家争鸣”,“为科学家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杰出人才必须重视教育”。
当培育自主创新的土壤肥沃的时候,自主创新的硕果将会挂满枝头。
(作者为本报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