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春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时,小穆已经蓬头垢面。说起孩子的怪异行为,小穆的妈妈急得落泪:儿子读高二,学习在班里一直排前几名,由于过分注重成绩,他忌讳听到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的名字。更令她担心的是,儿子每天洗脸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竟能洗上1个半小时,一遍遍地重复,总觉得洗不干净,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
“这是患上了强迫症。从我们中心的接诊情况看,小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不过,最多的还是抑郁症。在教育部门高呼‘减负’的今天,学习压力过大,仍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主因。”长春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负责人桑红对记者说。
两个多月前,团长春市委、市少工委、市卫生局,依托市心理医院联合成立了长春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这是东北首家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为主,集心理疾病防治、咨询、科普知识宣传、专业培训、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公益性服务机构。该中心有12位专家坐诊。截至目前,已接待门诊113例,通过网络QQ、电话咨询等方式接待求助者800余人次。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大三学生小雷。在该中心经过七八次治疗,小雷现已基本康复,并且与主治医生朱宏博结成了好朋友。小雷告诉记者,有段时间他一度丧失自信,不去上课,不去参加考试,害怕见人,不敢在公共场合出现,抑郁情绪非常严重。
“小雷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缺少应有的家庭关爱,对朋友的依赖性很强,这次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就是与一个要好的朋友产生了矛盾。”朱宏博医生告诉记者,在药物辅助之外,对小雷的治疗主要是指导他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劝导其扩大交往范围,并多方进行信心恢复,因为小雷积极配合,所以康复较快。
据了解,除学习压力过大、人际交往受挫等因素外,家长不正确的教子方式也是诱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
一名陪孩子来就诊的家长说,她千方百计敦促孩子认真学习,天天看着孩子写作业,并给孩子报了几个辅导班,但现在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经常跟父母顶嘴,还逃课。经过心理医生的剖析,该家长才恍然大悟:“我总是希望孩子从各方面都能超越自己,甚至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最后不仅丧失了学习乐趣,还失去了与父母交流的愿望。”
12岁小李的典型症状,是凡事都要“问我妈”。“你愿意和同学出去玩吗?”“你这顶帽子是不是该换一换了?”“要不要吃一块糖?”1个多小时接诊时间里,医生问的一些简单问题,小李的回答多数是“这得问我妈”。原来小李从小到大,任何事都由妈妈包办,任何事都得听妈妈安排,因此遇事干脆失去了“自己做主”的能力。
“有时出现问题的是家长而非孩子,所以对家长和学校老师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是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的重点。”桑红对记者说。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6%~25.4%的青少年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表现,且该数字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长春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有关专家表示,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阶段,缺乏抗挫折能力,心理素质脆弱,思想易走极端,尤其当他们长期处在某种不自主的情绪压抑下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虽然从接诊量与咨询量上看,求助者为数不少,但该中心专家同时指出,就诊人数增多,并不单纯意味着青少年出现心理疾病的比率在上升,社会和家长对这方面的认识正逐步增强也是原因之一,“而从后者看,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只有家长、学校、社会都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
本报长春3月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