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聚焦两会,民意汇聚两会。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开展网上调查。调查自推出以来,得到了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其中有不少网友将目光指向农村的留守儿童。
原因是民工是很多人都会想到要关心的对象,然而民工后面的留守儿童、留守父母却较少提及。没有后方的稳定,“前线”就容易出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全国政协委员吴雁泽今年共提交了三件提案,其中一个就是有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
为此,记者采访了吴雁泽委员。
记者:作为著名歌唱家,今年您为什么会关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个话题呢? 吴雁泽:这几年我一直下基层、到农村等边远地区慰问演出,看到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因缺少亲情和关爱,精神生活匮乏,常去网吧寻求刺激,有的成瘾辍学甚至犯罪。我觉得社会应该关注这个问题,所以今年带来了这个提案。
记者:您觉得何种原因造成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吴雁泽:首先,监护管理存在“盲区”。留守儿童大多由隔代老人照顾,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其次,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缺乏与孩子沟通,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爷爷、奶奶或其它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况。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此外,社会环境存在“雷区”。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痴迷电游,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镜头如凶杀、淫秽等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记者:您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将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吴雁泽: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明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护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他们失去家庭的监控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教、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倾向,形成一定程度的反社会人格。
记者:您认为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吴雁泽: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平等发展的条件,只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一要强化政府行为,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二要动员社会支持,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精心组织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各项活动。乡镇、村委会要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有关情况。对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妇委会成员、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要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铺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习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有关地方开设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机制,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吴雁泽,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代表作有《清江放排》、《草原之夜》等。)
(责任编辑:刘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