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委员呼吁:探索建立科学发展的刚性指标体系
记者霍晓丽 “当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形势很严峻,任务很艰巨。可是为什么喊得多,落实起来困难呢?关键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有‘政绩’驱动,市场主体有利益驱动。
赵勇委员认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只有找到了科学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建立了相应的体制、机制,环境保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他建议,要建立一套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并把它量化成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的指数。这个指标体系应包括节能、排污,单位面积的投资和产出强度,空气质量,老百姓的幸福感等;并要将其量化成可以评价的具体标准。这样,既能让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可控的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此外,每一个地区还应该找到能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点,以这个平衡点来引领结构的调整和整个产业的布局,进而确定一个地方的发展战略,尤其是结构调整战略,使整个经济结构能够在这三者的平衡点上运行。
针对目前多数项目按循环经济模式组织生产会增加成本,导致一些企业缺乏积极性的现状,赵勇委员提出,要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手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价格的适当调整来消化一部分增加的成本,另外社会成员即消费者也应承担一部分成本,以此来减轻企业的负担,推动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有的企业没经过环保部门批准,就发给了营业执照,可以组织生产。这说明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衔接,有关环境保护的专项法律还不完善,缺乏刚性,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力还不够。"赵勇委员认为,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加快法制化进程,完善相关法律,增加刚性,严格执法。同时,政府还应该辅以相应的财税、土地等政策支持。比如对于落后产能关掉后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应该统筹考虑。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节能、减排等先进环保技术,切实加强行业自律,使环境保护成为市场主体的一种自觉行为,避免因利益的不平衡而导致恶性竞争、畸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