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亮点
教育: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医疗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今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资助。
住房:重点发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
社会保障: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份心系民生的总理报告,今天再次打动所有倾听者。
上午9时,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电视机前的亿万人民,温家宝总理代表本届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有关负责人向东博士5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他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到表述形式和行文风格都有新的特点,报告通篇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线,充分体现了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的工作部署。“报告中,最突出、最鲜明的亮点是关注民生,可谓‘民生字字重千钧’。”向东博士说。
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报告中都提到了
教育、医疗卫生、“三农”、住房和就业……每一项百姓关心和呼吁的热点民生问题,在温总理的工作报告中都有回应。
“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报告中,温总理的话语铿锵有力。
向东说,对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报告用了较长篇幅,作了非常清晰的阐述。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旨在让广大城乡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给人们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2007年1月15日,温总理出访菲律宾。在阿罗约总统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菲律宾财政部部长问:“中国的财政增长这么快,钱怎么花?”
温总理说:“第一位是改善民生,第二件事情,就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温总理所言改善民生的大事中,坚持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被放在优先位置,一项项措施相继出台:“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取得重要进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达到新的水平。
“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将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向东说。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了两项重大政策: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学、接收职业教育。同时,还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为此,中央财政的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
“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体现了本届政府成立以来,优先发展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这一清晰的执政理念。”向东说。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时时牵动着政府的心。
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成为温总理工作报告中的又一个亮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今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资助等等。
“这样,从乡村、县市到城镇,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将极大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向东说。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今天最令人兴奋的消息莫过于温总理报告中传递出来的“今年国家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全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农村低保从无到有,使得人人有保障,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向东说,“这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
房价为何居高不下、住房条件如何改善、找工作何时不再难?这一个个问号都在温总理的心中装着,他说要让百姓“不仅安居,还得乐业,安居乐业才能和谐。”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用相当的篇幅对房地产、就业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强调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
“特别是,报告把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当作政府的重要职责。”向东说。
全国人大代表马丽感触颇深:“温总理的报告,对一系列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民生问题安排得如此细致入微,真正体现了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令人感慨。”
报告首次直面节能减排两大指标红灯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但去年节能减排两大指标最终仍亮红灯。
对这个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温总理没有回避,如实报告了2006年节能减排进展情况,面向代表委员、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理性、科学的阐释;同时更加强调,“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目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报告中提出国务院以后每年都要向全国人大报告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并在“十一五”期末报告5年这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这种要求既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也是科学发展的体现,引导地方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向东说,“同时我们不宜简单地将一个5年的指标平均分摊到每年,这是不科学的。”
这种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清晰思路,同样体现在强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温总理工作报告中这句话令人耳目一新。
向东说,过去一个较长的时期,一直把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方针。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调整了“好”和“快”的位置,强调了“好”。
“一字之调,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向东阐释道:“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求把“好”放在首位,坚持好中求快。
“好”的内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使经济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个速度应当是经济结构比较合理、经济效益比较好、资源消耗比较少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素质不断提高、有后劲、能够持续发展的速度;是重大关系比较协调、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
“这种转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发展内涵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及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他强调。
倾听民声会聚民意
民生背后是民声、民意。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是不断倾听民声、会聚民意的过程。
“温总理经常说,文风就是作风问题,是对待人民的态度问题。”向东说,报告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加注重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很多意见在报告修改时被采纳和吸收。
1月30日至2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连续5次召开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工人、大学研究生、农民、出租车司机、下岗创业工人、乡村医生、农技推广员、派出所民警、银行职员等一批来自基层的群众,第一次走进中南海,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述说自己生活的变迁。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总理报告中这句话,樊书生听来尤其感动。
2月6日,北京住总集团第六公司砌筑工樊书生走进中南海与温总理面对面,总理问他:你在城里打工还有什么难处?
这位来自河南省内黄县、在北京建筑业打了十几年工的农民直言:现在孩子有学上了,还希望能上个好学校。
“上得起学、上好学”,总理报告中的这句话回应了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心声。
向东注意到,总理报告中引用数据达120处之多,这在以往的报告中是不多见的。报告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没有空泛的议论,对待问题和不足,不掩饰、不回避,文风朴实。
“这也是温总理要求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善始善终、恪尽职守的体现。”向东说,鉴于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温总理报告在总结去年工作和部署今年任务上,注意体现本届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同前4年政府提出的任务相衔接,显示了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始终保持了高昂的热情。
这一刻,全世界、全中国都倾听到了这位大国总理的庄严承诺:“本届政府将恪尽职守,积极进取,毫不懈怠,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崔丽李健)(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