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8小时捞出世纪炸弹 长2米6重约800斤 沉睡长江底半个多世纪 为本市迄今发现的最大废弃航空炸弹
“小心,再小心,稍不小心就可能引发爆炸。”岸上近百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江面。在8级凛冽寒风中,10余名打捞人员在0℃江水中,小心翼翼地将长2.6米直径0.4米的巨型炸弹移向岸边。
昨天上午,在市消防局防暴专家的指导下,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组织民警和相关工作人员50余人,来到宝山区炮台湾水域码头。经过8小时奋战,一颗在水底埋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航空炸弹”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据悉,这是本市迄今为止发现的体积最大的废弃炸弹,该炸弹的确切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本报记者 顾金华 实习生 张媖 通讯员 於明
【寒冷】
打捞人员冻得嘴唇发紫
上午9时,江水退去,打捞时机成熟,但是码头上刮起了8级大风。所有船舶都“被迫”停航,一些小船在大风中被吹得瑟瑟发抖。当地渔民李大伯也只能暂时歇工,他一边往手上哈气,一边为打捞人员担忧:“根据经验,宝山区的温度一般比市中心低两度,码头温度又比宝山低两度,估计现在码头上只有0℃左右,他们下水能不能吃得消啊。”
大潮慢慢退到了最低点,宝杨码头的引桥下露出一片广阔的滩涂。在引桥上游30米处,一根竹竿孤零零地探出水面。“竹竿标记的位置,就是炸弹。”9时零6分,几名民警和当地的渔民互相鼓励着趟入了冰冷的江水中,朝着竹竿标记的地方走去。江水漫到膝盖,打捞人员在江水中被冻得直哆嗦。
很快,打捞人员来到预先作好标记的区域,从水下摸到了炸弹的位置,用绳索在炸弹头、身、尾三处绑牢后,借着江底淤泥的滑力,合力将炸弹缓缓拖向岸边。
【紧张】
一旦受震动极易引发爆炸
现场一名爆炸专家紧紧盯住江水中的一举一动,他告诉记者,打捞之前他们已经对这枚罕见的大炸弹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由于炸弹引信保存完好,可能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一旦受到剧烈震动或撞击,极易发生爆炸。如果引爆的话,其爆炸后的弹坑容积可达五六十立方米。
“小心,再小心,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将炸弹打捞上来。”这位专家在为打捞人员打气的同时,深深地嘘了一口气。由于炸弹深陷江底淤泥中,加上炸弹自重颇重,十多名打捞人员一时难以将其移动。民警又借用民用捕捞船,通过绞绳将炸弹从淤泥中拔出。9时40分,岸上10多名民警合力将炸弹向岸边拖拽。拖到江边后,8名公安民警联手将炸弹抬上堤岸。炸弹静静地躺在了堤岸上,等待着吊车将其拖离现场。
这时,记者看到了整颗“裸露”在外的巨型炸弹。这颗沾满泥浆的炸弹全身锈迹斑斑,尾翼上的叶片已经完全锈蚀,只留下一根轴心。由于弹身沾满淤泥,而且锈蚀严重,专家们暂时未发现能证实炸弹“身份”的文字和记号。
【意外】
巨型炸弹再次被淹没
就在大伙为成功即将到来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不料意外再次发生。中午11时多,吊车还未赶到码头,江上却再次开始涨潮,水越来越深。12时半左右,整个炸弹再次被全部淹没在水中。
只能继续等待。打捞人员重新将炸弹固定住,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直到16时左右,潮水才慢慢退去。17时11分,炸弹被吊车吊起后,稳稳地落在铺满黄沙的废旧炮弹运输车上。
市消防局龙阳特勤消防中队的一名专家告诉记者,这枚炸弹将被护送运往奉贤区专门储藏废旧炮弹的仓库。
据悉,该炸弹鉴定完毕后,将移交上海消防局,择日销毁或拆除引信。若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炸弹,淞沪抗战纪念馆有收藏该炸弹的意向。
【推断】
沉睡江底存在两种可能
经现场测量,该炸弹全长2.6米,直径0.4米,为目前本市发现的体积最大的中型航空炸弹。据随行的上海历史博物馆专家薛理勇介绍,由于弹身沾满淤泥,在可见范围内,未能发现能够证实炸弹“身份”的文字、记号,所以目前还无法确定炮弹的来历,但初步判定是一枚“航空炸弹”,当时轰炸主要的目标可能是吴淞地区电厂等大型设施。由于炸弹落水地点曾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江底留下了大量炮弹。因此,薛理勇推断,这枚“航空炸弹”的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淞沪抗战时日军飞机投下的;二是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飞机轰炸吴淞时投下的。可以确定的是,这枚巨型炸弹已在长江底沉睡了半个多世纪。专家推断,估计炸弹落水前,尾翼与某物相碰,改变方向落入长江,因而未触发引信引爆。
■新闻背景
打捞前实行24小时监控
这颗炸弹发现于今年大年初二的上午,当地渔民田千志在宝杨码头附近水域捕鱼时,发现滩涂上有一枚2米多长的大型“铁器”,他当即拨打110报警。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处置,确定为一枚炸弹,当时炸弹已经被涨潮的江水淹没。
年初三,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召开紧急会议,和消防局以及有关专家商议后,确定等到3月的二次大潮汛落潮低位时才能打捞。
但如何打捞这个庞然大物让大家伤透了脑筋,经过商量,专家们想出了两套方案:一、找海军专业扫雷队帮忙;二、找专业打捞公司。但前者没有落实,后者费用又太高。根据潮汐规律,要等到合适的打捞时间,必须在半个月后。为尽早排除隐患,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启动了第三套人工作业的方案。
从这枚炸弹被发现当天开始,警方就划定了警戒区域,安排2名民警24小时看护炸弹,疏散周边人员、船舶,禁止无关车船、人员进入。
■相关
2004年2月5日上午11时许,在宝山区江杨北路靠近绥化路明珠线工地上发现了32枚废弃的炮弹地雷,随后废弃爆炸物被安全送往仓库。2月7日下午3时39分,同一工地上又发现一枚迫击炮弹,特勤队员将炮弹放在储物箱内后,迅速转移到安全仓库。
2006年6月6日中午,一船民在长江与新石洞水闸之间打捞到炮弹。民警出警,将两枚炮弹移交上海市消防局。
2006年8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同济大学中法学院工地在施工中挖掘出一枚生锈的炮弹。
2006年12月25日16时25分许,工人在江场路近奎照路某工厂后面的工地施工时,意外发现战争时期遗留的一枚废弃炮弹。据悉,该废弃炮弹直径约10厘米、长约25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