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40万浙商在四川抱团发大财 精明勤奋成特色(图)

40万浙商在四川抱团发大财 精明勤奋成特色(图)
摄影李国东

  40万浙商:在川抱团发大财

  浙商标签

  精明,勤奋,而且胆子够大,哪里有机会就抱团往哪里闯;善于把握机会

  在川人数

  官方统计,在川浙江人达到20万人,四川省浙江商会则表示,在川浙商将近40万

  生存地图

  ★行业

  主要从事服装、皮革、化妆品、小百货、眼镜、房地产、水电站等行业;在川浙江人主要以温州、绍兴、台州、宁波人为主。不同地方的浙江人从事的行业也各具特色。

绍兴人擅长卖布,同时集中卖汽配;温州人经营小商品和服装;而台州人则做眼镜和汽配生意

  ★居住

  西门和南门;荷花池、五块石以及红牌楼,以及新都、大丰等小工业集中地区

  开栏语

   走在成都街头,耳听八方口音。迎面走来的,可能是说粤语的广东人,或者是早已把四川话操得游刃有余的浙江人,当然也有曾经“一家亲”的重庆兄弟……四川人并不见怪,若真没了多元的口音反而觉得不习惯。

  在关于成都城市性格的种种调查中,“包容”和“休闲”成了最重要的词汇。多少年来,数以百万计的外省人涌入成都,正是他们,勇敢地奉献青春与汗水,才换来成都的飞速发展。而在四川的岁月磨砺中,他们早已离不开川味,也爱上了川茶,更有甚者,“离开成都,找不到归宿感了”。

  外地人与本地人的相互融合中,成都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外来文化。

  成都也以其宽厚的胸怀,承载着外乡人的辛酸、欢笑与汗水。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外乡人在成都”系列报道,近距离地接触各地乡亲,为您呈现奋斗在这座城市或者已经扎根于此的外乡人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在与蜀文化的相互交融中的各种感悟。

  从今天起,本报“外乡人在成都”热线86530000也将为您开通,欢迎讲述您或者您身边的“外乡人”与成都的故事。

  温暖的中午阳光,洒落在荷花池综合市场2厅的角落中。“成都的冬天很好,比浙江热和。”浙江义乌人王惠香看着天空的亮色,脸上挂着淡定的微笑。

  比阳光更温暖的,是她的内心。1986年来川赚钱,专卖丈夫从家批过来的袜子。而现在家里,丈夫正用他们俩一起攒的钱盖新房,等着她回家。

  但是,真正说到什么时候“告老还乡”,她却摇摇头,“还没这个打算,现在过得挺好。”

  若两个四川人坐在一起,更多会悠闲地拉家常,而两个浙江人在一起摆龙门阵,则会分秒必争谈生意,或者讨论有什么市场机会,要不然会向对方请教,怎样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在浙江人眼中,时间就是效益。这让四川人汗颜:“浙江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

  据浙江省人民政府驻四川办事处统计,四川约有20万浙江人,浙江人在川企业共3500家,个体工商户93000户,注册资金100亿元,投资总额230亿元。但是还有许多是官方无法统计的,据四川省浙江商会表示,在川浙商将近40万。

  商人血统抓商机独具一格

  “培养一个贵族要三代人,培养一个商人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在浙江人的传统祖训中,有一条是“不读书则学艺”,以前很多人从小就开始拜师学艺,跟老板学经商之道。自古善经商的浙江人,其子孙后代也世袭了商人血统和雄心。即使当初只是一个打工仔,时机成熟之后,“哪怕是摆个地摊也要做老板”。

  长时间的历练成就了浙商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抓商机的眼力,是其他商人望尘莫及的。

  年前,浦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桂堂成功完成了旧厂搬迁与扩容计划。他自称为“老荷花池”,1982年就来成都打天下,看准当时的电子表和计算器匮乏,他专门跑到福建石狮和温州批货,货到成都,人还没有下站,上万元的货就被抢光了。1985年荷花池开市之后,他成为第一批入驻的商家,因为市场对服装的需求,他跑遍了广州、上海、江苏、浙江义乌,把当时沿海的时装精品都运来,结果大受欢迎,生意最好的一天可以卖几万件衣服。积累了四五年的资本,他有了几千万的资金。

  他对于商机的判断依赖于市场的需求。1999年之后,成都的服装厂越开越多了,但是与之配套的印染厂却很少。“若在成都开纺织印染厂,肯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于是,他花了两年时间在浙江和成都两地来回考察。最后,他在浙江物色好机器设备提供商,并在浙江招来生产技术管理人员。2000年该厂投入生产以来,订单就没有断过。不到7年时间,厂的规模就扩大了3倍。

  草根精神蚂蚁搬家能吃苦

  成功的背后,人们把它归功于遗传的“精明”,但是王晓强却认为自己的成功,更多取决于浙江人的“草根”精神。

  王晓强所创立的成都银冠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是荷花池最大的皮具箱包公司,而在他之前,成都市场上还没有人做皮具批发。“但我付出的辛劳是后来者无法想象的。”

  王晓强18岁的时候就随叔叔来川闯荡,货源从浙江批发过来。当时他们乘坐从上海到成都的列车行车时间要三天四夜,但是,他们却不敢合眼。

  他把自己戏谑为“高级搬运工”,把货物从沿海搬到四川,从中赚3-4个点的差价。东西卖完了,又像蚂蚁搬家一样到浙江拿货。

  经济学家们用“草根”经济来形容浙江民营经济———生命力像野草一样顽强,这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特别能吃苦有关。久益集团总裁张静涛的奋斗历程,就是“草根”的最佳注脚。1998年这个宁波人在成都创业之初,拿着浙江产的档案用具,骑着自行车在成都穿街走巷上门推销。在酷暑下,他累得晕倒在地上。如今,他已经拥有一个加工厂,整个西南地区银行、保险以及政府部门档案用具的采购市场几乎被他垄断。

  老乡情结

  抱成团做得更好

  不仅仅是单个人垄断某个领域,浙江省人民政府驻四川办事处表示,浙商从事的商贸及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眼镜、服装、汽配行业居垄断地位”。这三个领域内,在成都同一商圈的大多经营者都来自浙江同一个地方。这支庞大的队伍,都是由亲戚或朋友“一带一”带出来的。这一带,就带出了40万大军,在四川的外乡客商中,浙江人是最多的。

  “出来闯荡,深切体会到大家很不容易,所以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带着浓重的义乌诸暨口音,在周仁勇平和的语气中,找不到任何矫揉造作。他所在的红牌楼运汽配城,将近60个来自诸暨的商家在此安营扎寨。他们到成都来发展,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是家乡第一个到成都创业成功的人,从1997年开始,便陆续把自己的亲弟弟、外甥女、外家的外甥女,以及自己的三个徒弟接过来发展,而弟弟他们,待自己发展成熟之后,又把自己的朋友以及亲属带了过来。“这是浙江人的风俗,要大家一起发达。”周仁勇略带骄傲地说,在他还做推销员的时候,就带了20个徒弟。

  如今,周仁勇的弟子们大多已经自立门户,有的成为北门上的汽车螺丝大王,有好几个人卖汽配一年就卖了上千万。

  浙江人的老乡情结之重,就连做生意也希望把店开在一起。现荷花池综合市场二厅5排,集中了44家来自义乌的商人。他们现今的经营场所,是老乡们一起买下来的。以王惠香为代表之一的义乌人,并不觉得在一起做生意会影响客源,反而会觉得店铺分散了市场做不起来。

  因为有老乡的照顾,浙江人在四川做起生意来游刃有余。而王晓强所代理的十多个品牌,之所以能成功进入太平洋、王府井和欧尚等大型超市,多亏了老乡们引荐。

  恋川情怀

  张艺谋没有骗我们

  很多浙江人刚来四川的时候,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和饮食问题,但是在四川生活一段时间后,浙江人离开了川味之后反而不习惯了。

  清淡的浙系口味早已不能满足王惠香的胃口,一碗麻辣小面才是真正的美味。到广州出差一周回来,陈永江到成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钻到火锅店里解馋。

  2007年将是张桂堂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除了新厂投产之外,大儿子1月份在成都结婚了。这意味着,这个浙商家庭将在四川繁衍下去了。“张艺谋没有骗我们,成都果然是‘来了就不想走了的城市’。”他们一家人平时就生活在四川,浙江则是隔几年有空的时候才回去看看亲朋好友。“离开了成都生活,反而会不习惯。”

  早报记者曾小清

(责任编辑:马俊茂)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晓强 | 周仁勇 | 张艺谋 | 王惠香 | 张桂堂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