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羊城晚报》2007全国两会报道 > 两会深度

和谐看广东 看病读书住房有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民生话题,广东均落力解决交出优异“答卷”

  看病读书住房有保障 和谐看广东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难题,广东边探索边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结构好发展快能耗少 南粤走在前

  编者按

  昨天,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说成绩,令人欣喜;谈问题,毫不回避;话未来,鼓舞人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广东要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建设三个方面走在前面,继续当好排头兵。

  “总理的报告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广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

  对照全国的“成绩单”,广东有哪些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在解决哪些问题方面率先尝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广东又将如何着力民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报记者兵分十路,一一予以盘点———

  ■安定和谐

  积极化解矛盾“两个轮子”并进

  转型早问题出现早的广东,探索早方法多成效卓著

  总理一句话

   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数字看广东

   流花地区是广州治安的晴雨表。2005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地区共发刑事案609宗,2006年同期共发刑事案314宗,而2007年截至现在仅有125宗。

   “零发案”在广州火车站广场曾经是个稀罕事。但2006年全年,火车站广场地区刑事案件零发案高达116天,而进入2007年,到目前就有42天零发案,几乎是每两天就有一天是“零发案”。

  南粤新亮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谈及征地问题时,三句硬话掷地有声:“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不能开工;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不能开工;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不能开工。”

  安定和谐,在总理报告中,这四个字的分量字字千钧。

  且看广东的实践: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经济转轨早,社会转型早,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各种社会矛盾也暴露得较早、较多、较充分。维护社会安定、建设和谐广东,任重道远!

  广东近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也成效卓著。

  ———据省公安厅发布的2006年全省社会治安情况播报,去年全省共立刑事案件46.85万多起,与上年同比下降5.8%;破案18万多起,同比上升0.8%。全省“两抢一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9%,其中盗抢机动车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7.6%,有效地遏制住了2005年以来的上升势头。

  ———去年1-9月份,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信访部门接待群众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2.5%和47.2%,重复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4.4%和51.5%,到国家信访局上访批次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2.4%和23.8%。特别是6月份以后,广东进京上访的群众更是同比下降71.5%!

  这两组数字,也许并不全面,但却真实反映了广东社会发展中两个喜人的关键词———“平安”与“和谐”。

  “坚决摒弃损害群众利益的‘速度’,把握‘快’和‘慢’的辩证关系,绝不追求违反政策的‘效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如是说。

  广东经济发展的列车连年高歌猛进,轮子转得飞快,社会发展也要跟上,使“两个轮子”齐头并进。只有这样,广东才能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广东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开始积极探索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措施、新办法,努力构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处理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调整完善政策,以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普遍性问题;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狠抓安全生产,使安全事故大幅减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营造团结和谐的舆论环境。

  本报记者 傅汉荣

  ■职业教育

  职教“智力扶贫”

  培训覆盖城乡

  广东率先实行退役士兵技能培训

  总理一句话

  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其中,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数字看广东

  目前广东省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6所,在校生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89所,在校生8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为生产第一线输送了400多万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南粤新亮点

  200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智力扶贫”资助名额扩大到1.2万名,“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32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2.6万人,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网。同时,广东还在全国率先对退役士兵实行不分城乡免费安排接受2年以上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安置改革。

  近年来,不少兄弟省市纷纷向广东“取经”一种名为“智力扶贫”的职业教育新模式,短短几年,此举已为广东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86万人。

  “智力扶贫”是广东大力实施的民心工程之一。简单说,就是通过大力发展中职、高职、培训等职业教育,让广大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使无业者有业、就业者乐业、有志者创业。

  近年,广东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全省因产业升级产生的“技能人才缺口”在130万以上,个别职位开出年薪百万元仍难觅良才。但另一方面,广东农村拥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却有80%的人没有受过正规技术培训,劳动力素质偏低,无法转移就业,生活贫困。

  200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这两大社会问题找到了两全其美的破解之策。今后5年,省财政安排2.1亿元,每年资助5000名家庭年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子弟接受二至三年的技校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意义十分深远,要总结经验,坚持下去,走出一条扶贫新路。”

  从2005年起,广东又大举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计划每年由省财政安排近2亿元,帮助农村青年提升技能。截至去年,“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已培训农村劳动力48万人,全省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86万人。这些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子弟在外务工的同时,还把最新的信息和致富门路带回了家乡,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目前,广东各地已建成综合性职培训基地127个、创业培训基地15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50个、农村劳动力对口转移培训基地80多个,逐步筑起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

  本报记者 区健妍 实习生 丘映旻 金伟娇

  ■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有保障

  保险覆盖数第一

  广东“无缝社保”体系正呼之欲出

  总理一句话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断增加,社保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

  数字看广东

  2006年,广东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729万、1214万、1421万、1868万和465万,其中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居全国首位。各项待遇继续按时足额发放。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06亿元,占全国的18.8%。

  南粤新亮点

  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思路,广东启动了阳西县、博罗县、肇庆市端州区、湛江开发区和韶关市武江区五个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省级试点。大力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东莞、深圳、中山、佛山、珠海、广州等市全面实施了农民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到2006年年底,全省约有130万农民与被征地农民被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其中32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均月养老金200元。

   社会保险,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去年,广东这张大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稳固,一个宏大的“无缝社保体系”正呼之欲出。

  广东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个人账户规模从11%调整为8%,并逐步做实;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统一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减少“趋富效应”;建立延长缴费制度,解决了部分群体参保难题;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缩小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差距。通过改革调整,建立了养老保险缴费激励约束机制,为广东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力争应保尽保,广东全力加快社会保险的扩面步伐,多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多个险种参保人数保持“全国一哥”。其中,为了解决农民工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广东还重点开展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其中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125万和991万,均约占全国的1/2。

  填补社保缝隙,将更多群体纳入社保呵护,广东动作频仍。全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推进,使农民开天辟地头一回领取到了养老金,并成为实现公共财政向农民覆盖的重要途径。在广州,10万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在现有社保框架内,被政府以最大的实惠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珠海出台未成年人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并惠及外来工子女。

  完善制度建设,去年广东同样大胆创新。养老保险转移难是全国性问题,无缝社保就应包括社保可以无缝地转移。去年,广东实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统一基数、建立视同缴费账户等制度创新,为此打下坚实基础。省劳动保障厅厅长潮贵透露,通过设定基金调剂的过渡方案,年内可望实现省内无障碍转移,“十一五”期间,力争实际省级统筹,彻底解决相关问题!本报记者 马汉青

  ■医疗保健

  合作医疗遍村镇

  农民看病有补助

  广东今年社区医院首诊试点

  总理一句话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抓好四件事: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中央财政增加支出28亿,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数字看广东

  广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镇、村覆盖面已经达到100%。截至2006年底,广东全省共有社区卫生机构174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3个,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强。

  过去三年来,省财政投入15亿元,各地投入100多亿元,新建或改造106个疾病控制机构、108个医疗救治机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疫情报告网络。

  南粤新亮点

  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可有效缓解城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定位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发展,建立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模式。2007年广东将积极开展社区首诊试点,鼓励城市一、二级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由广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6亿元,从2006年起对全省14个欠发达地级市及恩平市的每个行政村卫生站每年补贴1万元,其他市参照执行,大大提高了农村卫生站的建设和服务能力。

  去年,省安排5.8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把对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台山、恩平市的补助标准从人均10元提高到25元,补偿封顶线提高到6000元以上,县、镇覆盖面达到100%,全省合作医疗补偿金额达16亿元。

  广东2007年全省参合率将提高到83%。从2007年开始,省财政对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从人均25元提高到35元,使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60元以上。2007年,全省合作医疗补偿封顶线要提高到1万元以上,并通过实行分档筹资,逐步达到3万元的保障水平。力争建立符合广东省农村实际的医疗保障体制,使农民“大病有保险、小病有补贴”。

  过去三年来,省财政投入15亿元,各地投入100多亿元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使全省疾病防控能力明显提升,疾病监测网络不断完善,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继续保持低水平。2006年全省重大和较大食物中毒较上一年度下降了39%;建立了438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143个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以及3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已建成预防接种规范门诊1713个,免疫规划“六苗”接种率保持95%以上,有效控制麻疹、乙脑流行,遏制了乙肝高流行状态。 本报记者 廖怀凌

  ■房地产业

  三限双竞抑楼价

  新社区建低价房

  预计广东今年房价涨幅在10%以内

  总理一句话

   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切实负起责任。

  数字看广东

  2006年,广东对经济适用房的投资为2.36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0.13%,全省目前有8个市有经济适用房建设投资。

  根据《广东房地产蓝皮书2007》预测,广东商品住宅在2007年上涨势头将有所减缓,预计在10%以内,其中广州涨幅15%左右,深圳、佛山等市房价均有小幅度的上升。

  南粤新亮点

  广州市连续推出“双限双竞”、“三限双竞”土地开创了全国先河。随着“双竞双限”、“双竞三限”先后出台,广州落实“国十五条”进入实操阶段。

  “双限双竞”的新型出让方式在降低楼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行“双限双竞”前,金沙洲的楼面地价已经跃升至4033元/平方米,实行“双限双竞”后,金沙洲的楼面地价调低到2386元/平方米,下降幅度为40%左右,这四幅同地区“双限双竞”地块现在已规定售价最高在6050元-6500元/平方米。

  除金沙洲“限价房”外,萝岗区“三限”地块,房价也限制在6000元/平方米左右,和广州目前全市均价较为接近。一东一西“限价房”相近的房价,将使6000元/平方米成为今后很多新楼盘定价的标杆。而金沙洲新社区也有可能在今年推出,广州五年住房规划里,“限价房”供应量很大,将会使前两年飙升的房价稳定下来。

   去年9月底,广州市出台的《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提出,未来5年广州将建11万套政府保障型住房。此次规划主要有5大特点:加大住宅供应总量;加大政府保障类住房的比重和总量;加大土地供应量;严格按“国办37号文”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达70%以上的要求;尤其加大最近两年住宅供应的年度总量。按照规划,2006—2010年,广州将建设各类住房56.24万套,总建筑面积5350万平方米。其中,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11.43万套,建筑面积90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廉租住房0.92万套、60万平方米,规划期内全部解决城市双特困家庭住房问题;新建商品住房44.81万套,建筑面积4450万平方米。

  按照广州市2006—2010年住房建设规划,新社区作为广州市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据悉,广州去年以来已批准建设包括金沙洲E区在内的7个新社区项目(即白云区同德小区二期、海珠区大塘小区二期、荔湾区中山八路党恩新街、海珠区万松园、毛纺厂危改地块、天河区泰安花园剩余地块和金沙洲E区),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可提供住宅8859套,分别于2007年、2008年底前建成并交付使用,不少都位于老城区。新社区住宅将严格执行国务院37号文要求,限户型、限房价、限销售对象,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

  最近,广州第二大面积的新社区住宅———琶洲新社区也将落户琶洲,目前正征集优秀规划方案。据介绍,琶洲新社区建成后,将主要用于安置琶洲地区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中的被拆迁户,预计这部分安置用房达到约12万平方米,剩余面积将严格按照新社区住宅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向符合条件的对象出售、出租。

  近日,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说,广州市正在着手制订新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单位在货币分房和实物分房中二选一,只要该单位有土地,且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该单位即可自行建房分给没有享受实物分房和货币分房的住房困难职工。据悉,在广州市停止单位福利分房后,广钢已成为了广州首个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的“吃螃蟹”者。 本报记者 赵燕华 实习生 温智锟

  

  ■公共财政

  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建设教育强省,继去年全免义务教育费用后

  今秋起免除农村学生课本费

  总理一句话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数字看广东

   广东财政收入已是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2006年达到2175亿元。同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广东已非虚言。目前,广东财政支出已基本体现了公共财政制度安排。以“十项民心工程”投入为例,2003年至2007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占整个“十项民心工程”投入564亿元的82%;“十五”时期,广东每年共投入过百亿元用于教育、扶贫等民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有效地改善了民生幸福指数。

  南粤新亮点

   将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作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广东公共财政的一大亮点。据统计,2003年至2007年,省级财政投入超过200亿元用于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并收到显著成效。如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五”期间共救济城乡低保对象521.62万人。从2004年起,省级财政还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行补助,并于2006年起将补助标准提高到25元/人年,2007年每人又增加10元。

  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建设教育强省,是广东公共财政的又一大亮点。2003年至2005年,全省财政共投入教育经费超过1000亿元,投入总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不仅从2001年起,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政策,而且,2006年,广东全省农村还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从2007年秋季起,还将免除学生课本费,全省将有1025万农村户口学生受惠;同时还将有103万个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受益于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制度,可得到共计1.03亿元补助。

   2006年,广东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52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4%。在全省地方预算支出中,用于公共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的支出占35.7%,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用于实施公共管理的支出占27.4%,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而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占19.9%,比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在2007年省级一般预算支出中,公共教育支出在上年增长40.13%的基础上再增长20.98%,公共卫生支出在上年增长25.84%的基础上再增长63.55%,环境保护支出在上年增长12.26%的基础上再增长19.97%,均超过当年省级一般预算收入9%的增长率,充分体现了保障社会公共需要的思路。

  2006年,还是省财政全面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省级财政总支出622.11亿元,既注重保障政权运转的基本需要,又注重通过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向贫困地区倾斜,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倾斜,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财政阳光。 本报记者 严丽梅

  ■区域协调

  珠三角产业园转移

  粤东粤西粤北腾飞

  总理一句话

   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发挥优势、落实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数字看广东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给东西两翼和山区带来了经济腾飞:初步核算,2006年5个山区市完成生产总值166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粤东、粤西分别完成生产总值1805.43亿元和2044.86亿元,增长13.3%和14%;2006年,山区5市和粤东粤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7.8%、21.69%和23.36%;2006年县域经济发展加快,67个县(市)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664.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56亿元,分别增长15%、25.3%。

  南粤新亮点

  积极推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去年全省已认定15个省级园区,71个企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30亿元。现在14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中,有8个已经建立了产业转移工业园;第四届“山洽会”去年年底成功举办。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强劲发展,广东这个陆地面积只占全国1.85%的省份,贡献了占全国近12%的经济总量。这里有全国最富的城镇,但也有全国最穷的农村。在占全省面积和人口85%左右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整体经济实力还较为薄弱,GDP总值在全省所占份额尚不足两成。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经济开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这几年,广东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一步步深入:2002年,推开珠三角经济发达市与山区市县对口帮扶工作。近三年,珠三角7市落实财政帮扶资金5.1亿多元,对口帮扶项目328个,协议投资46.58亿元。

  2006年,召开粤东会议,出台了促进粤东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财政、教育等方面的扶持,“十一五”时期规划在粤东建设重点项目390项,规划总投资2700亿元;省财政还对粤东设立了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各市每年5000万元,一定就是4年;广东“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两翼、山区与珠三角的互动发展,积极推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到2006年,东莞石龙等1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71个企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30亿元。现在14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中,有8个已经建立了产业转移工业园。

  去年的第四届“山洽会”,也正式更名为“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紧密了东西两翼、北部山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

  对于未来,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人们可以在“十一五”规划中找到美好蓝图:以建设公路网、铁路网、海港等为重点,完善东西两翼的交通基础设施;强化工业主导地位,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通过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使两翼成为新的发展点。

  加强山区公路、水利、农村电网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资源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县域工业化为龙头,主攻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配套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十一五”规划承诺:今年计划安排对市县的各项财力性及专项补助478.04亿元,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今明两年,省财政为山区、东西两翼各市各安排1亿元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在未来5年内,广东省安排到东西两翼和山区的重点项目将达112个,占全省48.1%,比“十五”期间提高18个百分点,总投资6864亿元,占43.8%,比“十五”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彭 锋

  ■产业调整

  工业能耗全国最低

  三产税收跃居榜首

  第三产业税收达两千多亿元首超“广东制造”

  总理一句话

  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数字看广东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2006年GDP近2.6万亿,在全国各地遥遥领先。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全国各省区、直辖市能耗数据,2005年广东万元GDP能耗为0.79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8%,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南粤新亮点

  2005年9月中下旬,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少有的高规格,召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会;一个月后,《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问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指出自主创新是广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紧接着,带有标志性的省委14号文件又旋风般出台:《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

  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2685.33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1360.65亿元,占全省新产品产值的52.5%。

  近年来,广东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GDP多年遥遥领先全国,作为能源消耗重要指标的“万元GDP能耗”却是全国最低。这两个“第一”,正在接替改革初期广东靠区位、政策等积累下的外部优势,形成独特的内部动力,从而再造广东竞争力。而这一竞争力的引爆点,正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恐怕很多人都不相信,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是“逼”出来的。广东每年贡献全国1/8经济总量、1/7财税收入、1/3对外贸易金额,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在环境、资源的重压下,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的“单位产量”,才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于是不难理解,为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会高瞻远瞩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

  在广东,以往那种高能耗、高投入、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和宏观结构的调整,就这样被提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更是被提上了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过去五年,珠三角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以通信电子、电气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等三大产业为例,已成为珠三角三大主行业,2005年总资产达9058亿元,较2000年增长1.73倍,占珠三角工业的四成;而其工业增加值则较2000年增长2.64倍!

  第三产业发展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三产一般要占生产总值的60%-70%。而在过去五年,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也平均高达45.4%,比整个“九五”提高了4.5个百分点。统计表明,2005年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579.44亿元,占全国第三产业总量的12.4%,继续居各省市首位。而广东由第三产业发展赢得的税收,则高达2248.83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的53.5%,首次超过了闻名遐迩的“广东制造”。

  本报记者 汪令来

  ■节能减排

  关闭数百五小企业

  启动七大节能工程

  广东单位GDP能耗0.79,能源利用率全国最高

  总理一句话

  第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如实向人大代表汇报2006年降耗减排情况。去年,我们虽然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没有实现既定目标。第二,今后政府每年都要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完成情况,但不再把5年指标简单平均分配作为年度指标,而是把5年作为一个整体。‘十一五’最后一年,如实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总体报告。第三,国家确定、人大通过的5年目标是严肃的,确定了就不能改!而且要千方百计完成。这个决心坚定不移!

  数字看广东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去年发布的《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显示,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为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59(吨标准煤/万元)。广东的单位GDP能耗为0.79,全国最低,不到全国最高的宁夏的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8,又是全国最低。也即是说广东能源利用率全国最高!

  南粤新亮点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恰恰又是资源小省,能源紧缺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为此,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广东。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指出,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取得长足进展等三大原因,促使广东拿下全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冠军。

  与此同时,广东推出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定期公布各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万元GDP电力消费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积极推进将节能减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以确定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推广。

  作为全国能源消耗量最大的省份,广东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能效成绩单”,成为我国最“经济”的经济大省。

  众所周知,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产业,前年广东工业能耗占全省能源终端消费量的63.9%。削减工业能耗这个“大头”,等于是抓住了“降耗主力”。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仅去年全省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经济规模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390多家。尽管广东化肥缺口比较大,但近三年来,仍淘汰生产技术落后、规模小的化肥制造企业24家。

  作为全国最大的用电大省,广东在原油涨价、煤炭涨价的紧张市场背后,发电企业似乎达成了种种默契,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新能源的利用———核能、风能、水能、热能、垃圾发电、太阳能发电、LNG发电……“在全国而言,广东的新能源发电名列前茅”。 广东省经贸委透露,广东已经启动7项重大节能工程。这些节能工程包括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能源利用监察(测)能力建设等。

  广东人已将节能减排要求“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广东省政府专门给75家符合清洁生产标准的企业每家奖励5万元。利用废报纸替代木材卷制铅笔的广州惠林环保铅笔公司,年产铅笔1亿支,每年可节约优质木材3500立方米。省长黄华华多次倡导全省人民,夏天将空调开高1摄氏度,外出时关掉电器电源开关,这对每个人来说的点滴小事聚合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节能合力。 本报记者 李晓莉

  ■三农问题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带动贫困家户增收

  总理一句话

   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全年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

  数字看广东

  据初步统计,2006年广东实现农业增加值1517亿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080元,迈上了新的台阶,增长6.4%,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同速。尤为可喜的是,2006年广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75亿元,增长35%,高于城镇25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058亿元,增长16.6%,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广东农村经济社会蕴藏的巨大潜力逐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

  南粤新亮点

  “十五”期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收入位居全国第六;农产品出口额、平均每亩耕地产值位居第二;主要农产品产量中,饲料、花卉排名全国第一,水产品排第二,水果、糖料排第三,肉类、蔬菜分别排第六和第七,牢固确立了广东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

  广东突出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重点,完善产业化扶贫、智力扶贫和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新方式。坚持走广东首创的产业化扶贫路子,扶持兴办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

  目前,广东128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22万户,户均增收1586元。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11. 1万户,打牢了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安居工程任务的基础。完成省属水库移民38.2万多人的核定登记工作,帮扶1万多户省属水库移民住房重建。有序推进边远分散革命老区150条村的搬迁工作;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力度。

  去年广东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119个县(市、区)受灾。各级农业部门全力以赴抗灾救灾复产,及时启动省级粮食种子救灾应急预案,组织调拨应急农资,组织人力机力防洪排涝、抢收抢种,有效地减少了损失。粮食生产虽然减产,但降幅小于预期。蔬菜、水果、糖蔗、茶叶、花生产量稳中有升,畜牧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园艺产品和畜禽产品普遍量增价涨。

  广东不断拓展外源型农业发展空间,去年成功举办了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业第一展”的首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效益。农博会有近800家农业企业近3000个品种展出,共签订95个经贸及农业投资项目,合同总金额达67.8亿元。

  当前,广东已进入现代工业化中期的新阶段,传统农业的功能也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逐步向现代农业多种功能转变。从广东的实际来看,农产品消费人口超过1.2亿人。而广东的人均耕地才0.41亩,耕地的人口承载压力日益加大。公众在要求保障农产品数量的同时,对优质、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06年,广东有9个农产品获得农业部首批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28个。

  广东还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广东有各种类型农业产业化组织7752家,带动农民总户数达434万户。

  本报记者 戚耀琪

(责任编辑:张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矛盾 | 张德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