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家和万事兴,齐家国安宁”来形容家的重要性。
今日,香港重新“发掘”家庭的价值,要以“家庭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最近提出,要成立一个综合、整体、高层次的家庭事务委员会,以支援家庭、巩固家庭为核心,提供各种服务,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关怀、共同承担责任。
香港为什么现在要重新“发掘”家庭的价值?家庭事务委员会是个什么样的机构?这个新机构会有效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吗?春节刚过,本报记者前去香港进行了采访。
驻深圳记者 于明山
1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良方
春节过去不久,香港街头年味依然浓郁,但卫生福利及食物局的办公楼里已经开始忙碌起来。除了食品安全、禽流感等日常工作外,眼下他们又增添了一项新工作——牵头研究成立家庭事务委员会。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新闻主任江佩欣抽空接受了采访。她介绍说,去年10月,曾荫权做本届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曾荫权表示,重视家庭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睦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强化家庭功能、以家庭为核心提供各种支援,以及促进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需要新思维、新观念。他提议设立一个综合、整体、高层次的家庭事务委员会。
曾荫权还通过电台发表了《香港家书》,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做起。他说:“当我们雄心万丈参与全球竞争,将香港变成全球城市、国际都会的同时,需要想想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怎样发展?在经济成长之外,最值得我们爱护及关怀的究竟是什么?不知大家是否有一种感觉,无论酒店多豪华,总不及家里舒适。我们的家并非只是一处用来睡觉的地方,它同时亦满载我们同家人之间的亲情、关怀和信任。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的支持往往是最重要。我相信不少社会问题例如夫妇的问题,包括家庭暴力,以家庭作为单位去解决应更为有效。家是心之所安,和谐家庭就是巩固和谐社会的良方。”
“目前有关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研究报告在2007年内完成。”江佩欣向记者透露了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公民教育委员会、青年事务委员会、安老事务委员会和妇女事务委员会以及来自社会服务、教育、商界和教育界人士,组成了一个研究家庭事务委员会事宜的策导组,研究成立家庭事务委员会的可行性。
2 家庭事务委员会的成立势在必行
围绕家庭方面的工作没有少做,钱也花了不少,不同的决策局和部门都有涉及与家庭有关的政策和措施,也有不同的委员会,分别处理青年、妇女、老人等事务,为什么还要成立一个家庭事务委员会?
在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妇女事务委员会等机构采访时,面对记者的提问,对方都会说到前不久的一起家庭暴力惨案。去年11月,黄大仙康强苑母女三人在睡梦中遭人用利斧狂斩乱劈,血肉模糊,死状甚惨,连办案警员也不忍卒睹,作案嫌疑人居然是男户主。
男户主刘云与已有一女的陆丽在内登记地结婚,其后生下一女。陆丽处处管制丈夫,两个女儿也站在母亲一边,揶揄父亲无能,赚不到钱。刘云无地自容,便多次借机发泄报复。陆丽曾4次向警方求助,由于全属非暴力纠纷,案子由警方交社会福利署解决。后来双方协议离婚,却因房屋产权问题,仍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刘云既失女儿抚养权,卖楼又不成。“人财两失”,他终于丧失理智。
虽有警员和社工介入,家庭暴力还是酿成血案。事件虽是个案,但反映出香港家庭问题越来越复杂。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副总监朱杨珀瑜认为,香港的家庭价值观备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冲击,家庭结构及凝聚力大不如前,家庭问题越来越复杂。要处理香港家庭面对的挑战,需要新思维、新举措。虽说家庭问题各种各样,但如果从制度入手,重新调配资源,尽快完善各种支援措施,许多家庭悲剧还是可以避免的。
香港有妇女事务委员会、青年事务委员会等委员会,但因各做各的,职权有些是重叠了,彼此间没有协调、交流,制定出来的措施和策略不能互补。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方敏认为,只由社会福利署负责介入严重家庭暴力个案,这还不够,应该跨部门操作。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家庭事务委员会的成立势在必行。
3 “香港和谐家庭选拔”正红火
17岁的小兰已经有一年多的酒廊工作经历,她说真想有个温暖的家。
小兰的父亲在大陆开厂,母亲有空就泡在麻将馆,父母根本没有时间理会她。渐渐地,她对这个家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感到孤独。小兰努力结交了不少朋友。
小兰对记者说,她有家,但缺少温暖。现在的朋友圈子才让她感到温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因为饮酒、唱歌使她开心,可以忘记烦恼和孤独。
像小兰这样渴望家庭温暖的青少年不在少数。民建联进行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生活上遇到问题时,逾四成半人最想与朋友或同学倾诉,只有三成想与家人倾诉。对近期发生多宗家庭暴力惨剧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受访者认为原因是“家庭成员的关怀和凝聚力不足”,建议政府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谐及凝聚力。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处,中西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尤其是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令香港淡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也令社会对传统价值和伦理观念愈趋薄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疏离,隐藏着不少家庭危机,包括子女管教问题、青少年问题、家庭暴力事件、婚外情等,若不加以重视和处理,不利香港社会的发展。
“成立家庭事务委员会”——特区政府向整个社会传递出重视家庭、强化家庭功能的讯息,而重新重视家庭的重要性,将会是家庭事务委员会一项首要任务。
眼下香港举行“香港和谐家庭选拔”正红火。今年6月前将评选出10个“最优秀和谐家庭”及20个“优秀和谐家庭”。活动目的是宣扬和谐家庭观念,期望社会人士可以重新深思家庭的关系,注重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促进社会和谐。
这只是香港各界重新重视家庭的一项活动。为让社会各阶层人士重新重视家庭的重要性,卫生福利及食物局特别成立了跨部门工作小组,并投放额外资源,普及家庭教育,通过制作电视和电台宣传短片,举行各类活动,希望香港人能够重新建立孝顺父母、夫妻彼此关爱、兄弟姐妹互相扶持、父母爱惜儿女等传统家庭价值观。
4 石硖尾村美荷楼改成博物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睦邻关系能够发挥互助互爱的精神,小则可以聆听邻居诉苦,成为心灵上的依靠,大则可以提供即时救助,避免家庭纠纷酿成惨案。
但如今的香港,生活环境改善了,心灵却随着门户紧锁起来。很多家庭暴力事件就在邻里互不过问的情况下,愈演愈烈,最终不可收拾。
其实人们内心还是渴望邻里关怀,守望相助,家住石硖尾村新公屋的陈太向记者讲述了让她至今难忘的一幕。
2006年10月17日,香港最早的公共屋村——石硖尾村要清拆。
1953年,石硖尾木屋区大火让5万多人无家可归。为短时间内安置大量居民,香港兴建了29栋大厦,建筑设计简单朴实,尽量善用空间,这就是石硖尾村。自此之后,香港开始兴建公共房屋,为下层市民提供住屋福利,现时负责兴建公共房屋的香港房屋委员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
卫生间、厨房都是共用的,排队洗澡如厕、轮流做饭……生活艰苦,物质匮乏,但家中老幼蜗居一室,互相忍让扶持。人们在简陋公屋里自得其乐,并视石硖尾村为他们共同的家——大人攻打四方城(麻将),小孩子打波子(弹玻璃球)、捉迷藏……密集的居住环境,间接磨练人们学会忍让和迁就,在艰辛中令彼此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拆迁的前一天,空置多年的石硖尾村突然热闹起来,不少老街坊重临旧地,缅怀岁月。不少人在村内拍照留念,对这个满载成长印记之地,流露出不舍之情。
重游故地,谈论最多的是过去相拥相助的温馨画面。陈太带着儿子前来,看到旧居即将拆掉,心里很舍不得,“以前环境艰苦,却容下一家老少的欢声笑语,培养出了邻里的互助精神,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会如此和睦!”她希望儿子见证她的童年成长地,明白环境、物质条件其实并不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特区政府决定把石硖尾村的旧公屋——美荷楼改建成公屋博物馆,18号楼地下室建成石硖尾人文馆,再现公屋的生活实况,展示出石硖尾村居民间的人情与和谐。石硖尾村的情与事,已成为上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更可以肩负起忆苦思甜的作用,让一代又一代幸福的孩子现场体会,他们的前辈如何在艰难的日子里和睦相处。
香港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社会上有大量的低收入人士需要照顾和庇护,公屋还在造。
2006年,石硖尾地区落成了新公屋,公屋的标准明显提高,密度虽高,但球场、绿地等公共设施穿插其中。音乐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因觅得知音感到开心,运动爱好者互相切磋技艺感到快乐,带着孩子的老人们互诉教养子女的苦与乐,得到相互支持。陈太说,拆了旧公屋,也拆了许多人的共同情感记忆,但新公屋不久就会盖起,期待石硖尾村家人间、邻里间扶持互助的故事能继续下去。
5 公屋政策鼓励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
正式成立家庭事务委员会,要由下届特区政府来决定。卫生福利及食物局有关官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从能做的开始做起,推动跨界别及跨专业合作,增加社会资本,动用社会资源,制定了以“家庭为本”的支援网络,巩固亲密和睦的家庭关系。
在公共房屋及税收政策上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扩大式家庭的支持。现在香港已婚子女与上一代以至兄弟姊妹之间,普遍仍然维持紧密的关系和互相帮助的情义,已婚子女供养和照顾父母、祖父母帮子女照顾孙子女等家庭比比皆是。特区政府已有不少以支持扩大式家庭为目的的政策,如公屋编配政策鼓励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或者住同一个屋村。税制中有为供养父母和祖父母及兄弟姊妹所提供的免税额,也特别体恤单亲家长和需要照顾亲属,尤其是残疾亲属的家庭所面对的困难。
修订“家庭暴力条例”惩罚加害者,救助受害人。特区政府已提出了若干修订建议,以加强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保护。因为很多家庭暴力都在双方感情破裂后发生,修订后的法例将“家庭暴力条例”的适用范围扩大,涵盖已离婚的夫妇及已分开同居者。为配合婚姻或抚养权的法律程序,将考虑延长强制令的有效期限,法院更可将判令期限再延长6个月。另外,修例将增加“曾导致受害人的精神或心理受伤害”等。
为性暴力受害人编织安全网。香港社会福利署已拨款2000万元,成立新的危机介入及支持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性暴力受害人、家庭暴力受创伤人士等,提供即时介入及支持,并及早联系相关的社会或医疗服务单位。在处理性暴力个案方面,中心会提供24小时热线和外展服务,覆盖全港不同地区,在所有设置急诊室的医院,为受害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有专职社工在危机阶段,为受害人提供24小时即时支持,包括医疗、报警及法医检查服务。
香港人共识:和谐先要从家庭做起 图TP
石硖尾村的旧公屋要拆了,老街坊重临旧地,缅怀当年 图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