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税收达两千多亿元首超“广东制造”
总理一句话
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数字看广东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2006年GDP近2.6万亿,在全国各地遥遥领先。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全国各省区、直辖市能耗数据,2005年广东万元GDP能耗为0.79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8%,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南粤新亮点
2005年9月中下旬,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少有的高规格,召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会;一个月后,《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问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指出自主创新是广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紧接着,带有标志性的省委14号文件又旋风般出台:《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2685.33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1360.65亿元,占全省新产品产值的52.5%。近年来,广东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GDP多年遥遥领先全国,作为能源消耗重要指标的“万元GDP能耗”却是全国最低。这两个“第一”,正在接替改革初期广东靠区位、政策等积累下的外部优势,形成独特的内部动力,从而再造广东竞争力。而这一竞争力的引爆点,正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恐怕很多人都不相信,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是“逼”出来的。广东每年贡献全国1/8经济总量、1/7财税收入、1/3对外贸易金额,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在环境、资源的重压下,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的“单位产量”,才是发展的根本出路。于是不难理解,为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会高瞻远瞩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在广东,以往那种高能耗、高投入、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和宏观结构的调整,就这样被提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更是被提上了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过去五年,珠三角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以通信电子、电气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等三大产业为例,已成为珠三角三大主行业,2005年总资产达9058亿元,较2000年增长1.73倍,占珠三角工业的四成;而其工业增加值则较2000年增长2.64倍!第三产业发展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三产一般要占生产总值的60%-70%。而在过去五年,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也平均高达45.4%,比整个“九五”提高了4.5个百分点。统计表明,2005年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579.44亿元,占全国第三产业总量的12.4%,继续居各省市首位。而广东由第三产业发展赢得的税收,则高达2248.83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的53.5%,首次超过了闻名遐迩的“广东制造”。本报记者 汪令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