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六日电 题:“三十六计”求解中国现代农业
中新社记者 魏晞 徐长安
偌大中国,九亿农民,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民生之重。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六日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以“三十六计”作为中国实现现代农业的求解之策。
他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所谓“三十六计”,是指张宝文提及的“六个目标、三个提高、四方面推进、三大战略、四大支撑、六大产业体系、十大行动”。
张宝文谈及发展现代农业有六大目标,即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用现代的经营形式来推进农业,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农业,以培养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
张宝文所言并非虚言。目前,中国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还在一亿左右,其中年均收入不足六百八十三元人民币的绝对贫困人口仍有两千一百四十八万。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功能很差,有的村还不通路,有的村甚至还不通电,至于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设施等建设,相比一些发达地区也差距很大。
为此,需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素质,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张宝文透露,农业部今年将从四方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其中之一即是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展农业的功能和领域,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要强化政策、科技、社会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构筑粮食产业、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养殖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和生物制品产业以及农业的服务产业六大产业,实施现代农业十大行动。
中国自一九五四年就提出农业现代化口号,近年又连续发布四个“中央一号文件”,足见决策层对农业的重视。但目前,“三农”问题依然形势严峻,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城乡发展失衡的现状并未改变。
数字洋洋洒洒,建设现代农业之难,从中却可窥得一斑。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