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四川日报集团特派记者 方晓哺 谭江琦 胡敏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记者 徐晓眉 陈文勇 赖晓莉 李娅钟蓓摄影 邹小华 郭广宇周勇良)今天下午,四川省在京西宾馆举行四川情况介绍会。
四川情况介绍会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雄主持。
农业大省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强省和旅游经济强省之路如何走?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东方卫视等13家中央和省外媒体围绕各自关心的内容积极提问。
“今天的会,我们想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方式。”介绍会一开始,主持人的话就勾起了全场记者的好奇心。
这个变化,一些敏锐的记者在入场时已经察觉到了:会场座位不像有的地方那样被分置到台上台下两个区域,而是聚在一起围成了方形。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解释说,这是为了和大家以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相互交流。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群众工作、“四个跨越”……一个个话题在这个方形区域中热烈地你来我往,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会议结束,问起大家的采访印象,不少记者都提到杜青林赢得全场掌声的一句话:“四川一定会一年比一年更‘巴适’!”
着力解决十大问题
谈成绩简而又简。在简要介绍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杜青林更多谈的是民生,是如何改进加强群众工作、领导作风;更多谈的是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跨越”要着力解决的十大问题。
杜青林娓娓道来:切实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路;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做强特色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四川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华社记者:你去年12月到四川任省委书记,短短3个月时间,轻车简从,走遍了全省所有市州。能否谈谈你对四川的感受?
杜青林:我是四川的“新兵”,到四川时间不长,但感受很深。我认为四川是独具魅力、富有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好地方,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蓬蓬勃勃,呈现出一种良好发展的态势。四川人民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求发展、促和谐,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我认为四川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工作的基础上,现在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的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前景可观。我们预料,今年四川经济总量可望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四川话有个词叫“巴适”,就是“很好,称心如意”的意思,我们满怀信心地说:四川一定会一年比一年更“巴适”!
造福人民要见真效
中央电视台记者:你到任仅几天就到仪陇老区调研,元旦与宣汉天然气溢流事件疏散安置群众共进午餐,在寒冬前往高原看望患大骨节病的藏族群众,春节与基层群众共度佳节。请谈谈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
杜青林: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最基本的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利民。
对此,我有几点感受:首先,民心最宝贵,关心群众要动真情。必须对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怀着深情,充满激情。把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把工作做到群众关注点上,把广大人民群众聚集到党的旗帜下。
其次,民意最重大,联系群众要用真心。
群众的情绪是第一信号。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与群众真交友,与群众感同身受,与群众心心相连。
第三,民忧最紧迫,维护群众要下真功。要把群众的忧虑作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的难题,我们今年要着重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
第四,民生最根本,造福人民要见真效。我们从今年开始要实施“十大惠民行动”,件件关系民生,事事体恤民情。
劳务经济五步棋
人民日报记者: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劳务品牌形象很好,请省长谈一谈发展劳务经济的打算。
蒋巨峰:四川劳务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增强了四川的对外联系,促进了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劳务经济,我们要走好五步“棋”。第一,提高组织化程度,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的作用,把为劳务人员服务作为其重要职责。加强与输入地政府、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各有关部门联动做好劳务工作。第二,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把培训和有序输出有机结合,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务工人员收入。今年全省实施的“十大惠民行动”中,一个专项就是农民工培训,安排了3.75亿元资金。第三,搞好服务,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为外出劳务人员提供信息、培训、维权等服务,关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尽力改善省内农民工住房条件,解决他们的子女上学等难题。第四,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维权宣传教育,及时帮助解决维权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第五,创造条件,促进劳务经济成为民营企业家的摇篮。通过组织协调、政策驱动,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成功人士回乡创办企业。
一步一脚印 旅游谋跨越
东方卫视记者:旅游资源大省怎样实现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蒋巨峰:四川有峻秀的名山大川、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之一,是旅游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旅游经济强省。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跨越”战略构想,其中之一就是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我们将在八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围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三条主线,着力推进从以观光游为主向多元化的综合旅游转化。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增强可进入性,培育支撑城镇,完善配套设施。三是铸造旅游特色产品,营造比较优势。四是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省内资源,开展省际合作。五是开发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市场。六是加强宣传促销,特别是努力拓展入境游市场。七是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创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八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我相信,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这个跨越一定能够实现。
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今后四川工业在节能降耗和环保方面有什么考虑?
甘道明:对四川来讲,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是关系“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重要问题,也是突破口。
近三年来,四川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江”水质污染得到明显遏制;单位能耗有所下降。不过,目前四川单位能耗仍高于全国水平,环保压力也非常大。4%是个硬指标。我们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提出3个“一批”:鼓励和发展一批能耗低、环保达标的企业;改造一批有市场、有效益但工艺落后、能耗高的企业;淘汰关闭一批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超标的企业。
经济日报记者: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有什么具体举措?
甘道明:这是四川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四川工业发展势头很好,质量提高,速度加快,去年就新增了6户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实现跨越,我们要在六方面下功夫:在做强优势产业上下功夫,在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上下功夫,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上下功夫,在加强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在营造服务环境上下功夫。今年,我们通过努力,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全省GDP将可能达到1万亿元,实现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六管齐下,向现代农业跨越
求是杂志记者:四川传统农业比重很大,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跨越?
郭永祥:四川是农业大省,“三农”地位更重要,难度也更大。说重要,因为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农村是最广大的区域,农民是最主要的社会群体;说难度大,因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薄弱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不久前,四川提出“四个跨越”的战略构想,其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被摆在第一位。我们清醒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中央提出六句话: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些要求符合四川发展实际,我们已经逐条细化、具体化,并认真加以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