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平阳
3月5日上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贺学君来到我市,在长安区斗门街办南沣村石婆庙现场观看了牛郎织女结婚纪念日庙会活动。昨天,两位专家参加了牛郎织女传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对申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农历正月十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结婚的日子。记者昨日上午来到长安区斗门街办南沣村,发现这里的两尊汉代牛郎、织女石刻雕像保存完好;石婆庙内外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正在举行牛郎织女结婚纪念日庙会活动。
在我国以至日本等邻国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传说,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一道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西汉时,织女、牛郎开始有了人的形态,他们的石像遥遥矗立在彼时长安城的昆明池两畔。班固《西都赋》云:“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据专家考证,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征讨西南诸国,在今长安区斗门一带开凿昆明池,池畔东西两侧立有牛郎、织女塑像,隔河相望,被当地人称为“石爷”、“石婆”。
目前,全国有河南、江西、湖北等省的十多个地区自称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纷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的申报地区中,以西安和南阳较有代表性。西安有不仅牛郎织女石刻雕像,还有“石爷庙”、“石婆庙”和传承千百年的民间祭祀活动及大量传说。南阳市汉画馆也有一个表现牛郎织女的汉画像石,上世纪70年代在南阳北郊独山东坡白滩村被发现,画像右上角有一牵牛星,星下画一牛,牛前有一人作扬鞭牵牛状;左下角有一织女星,里面跪坐着一位头挽高髻的女子。
刘锡诚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十多个地方竞相申报牛郎织女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显著提高。刘锡诚说,西安的两尊牛郎织女石刻雕像相传是汉武帝时代的,说明当时就有这一传说,迄今已经2000多年了;南沣村石婆庙、石爷庙周边千百年来一直保留着许多与牛郎织女相关的民俗活动,意味着这一传说在民间有旺盛的生命力。
宁波的梁山伯庙、山海关的孟姜女庙、杭州的雷峰塔都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而四大爱情故事之首的“牛郎织女”却还停留在民间传说的层面上。开发牛郎织女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能够使古朴秀美的牛郎织女故事成为爱情、家庭道德教育的好素材,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据悉,斗门一带将建长安七夕情侣文化公园。该公园是昆明池风景区的组成部分,以石婆庙为主体,以鹊桥相会、七夕节传统民俗为主线,由天河、鹊桥等众多景点组成,集游览、观赏、休闲、娱乐、婚庆等功能于一体,做到水清、树绿、花美、情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