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关乎我国整个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后续发展能力,是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社会等方面的投入之外,企业作为技术人才的使用者,也应该承担部分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宗明义地阐明了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应肩负的责任。
唐晓青以数控机床高级操作工的培养为例指出,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职业学校培训基地采用的都是小型教学型设备,价格在几千元上下,其精度、控制系统等都与目前国内数控机床企业采用的投资过百万元的设备有较大差距,“如果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到了企业连更高层次的设备都没见过,其适用性就可想而知,其实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基地完全可以建立在企业而不是学校。”
唐晓青在北京市的相关调研中发现,随着汽车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和大量汽车企业4S店的建立,对汽车维修的专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汽车企业纷纷与汽车维修相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挂钩,或者由企业投资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内与企业相关车型的维修设施、基本操作环境;或者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一个比较廉价的通用教学平台,基本上涵盖汽车电子等汽车基本功能,后期进入在企业设立的实训基地,进而也打通了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进入企业就业的渠道。而汽车制造企业对相关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介入,对其销售和售后服务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企业在招聘员工后都要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如果把这部分培训提前,把部分培训支出投入到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既能给职业技术教育‘雪中送炭’,也能使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潜在人才,人才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余地。”唐晓青建议国家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就业、人才需求、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企业介入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式、税收减免、企业投入渠道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范。“企业介入职业技术教育既可以是校企合作,也可以由国家从企业所得税中拿出一部分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对学校和企业都应该是一种双赢。”唐晓青说。(柴葳余冠仕)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