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呼涛 姬少亭 娄琛)牛奶色、蜂蜜色、咖啡色……杭州渔民韦东英家门前不足十米的排水沟里几年来因为环境污染不断变换着色彩。3年来,她用几百瓶各色水样、重达5斤的照片和上百篇“环境”日记与污染企业顽强地抗争着。
自从2003年12月因为忍受不了身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迫不得已写起了“环境”日记,记录她和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恶化过程。
“一个人都快要撑不住了。有人来威胁利诱我,可是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都没有了,要钱做什么?”39岁的韦东英写道:“只希望政府快管好。”
原本有着“绿水蓝天、田园美景”的农村逐渐被污染所困扰,农村的环境问题已经从百姓的烦心事成为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忧患。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禁止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染物向农村扩散,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我希望政府履行承诺,关闭或者搬迁污染企业,同时检测环境,还我们老百姓对环境的知情权。”韦东英说。
韦东英的家乡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的萧山区南阳镇坞里村,原本是个世代捕鱼为生的鱼米之乡。随着镇里的化工园企业增多,这个2000多人的村里莫名其妙地有60多人死于癌症——2006年有8个,2007年年初又有一个。
“水稻被化工厂的废气熏死了、鲥鱼绝迹了,自来水也经常变成黄色的。我儿子洗澡到一半就得光着屁股跑到邻居家去用深井水冲洗!”她说。
韦东英家乡的“变化”并不是特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乡镇工业企业较多、开发项目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难觅“一方净土”、“一捧净水”。
国家环保总局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为劣V类水质,基本丧失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断面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要求。许多河段受到污染,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只有让违规的企业和负责人付出破产、关门甚至刑事责任的代价,才能保护好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集团总裁金志国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提出加快《循环经济法》等相关环境立法的建议,希望国家尽快从国家立法的高度,追究环境破坏者的法律责任。
“我一个农村妇女,拦不住工厂排废水、废气,更治不了一条河。但是,我不能看着这污染害了乡里乡亲还害子孙。只盼着政府的话能早日兑现!”韦东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