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锻铸娃哈哈非常竞争力
2007年2月12日,北京。
商务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品牌之路”主题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2006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震撼发布。
放眼中国纵横广阔的饮料市场,娃哈哈的身影无处不在。AD钙奶、非常可乐、营养快线、爽歪歪……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娃哈哈产品,几乎渗透到了所有饮料品类!
饮料行业群雄纷争,国际竞争的战场摆到了家门口。与洋品牌的较量中,娃哈哈在这个几乎完全被跨国公司把持的市场上打出了一片天下!
我国的饮料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发展起来的。1978年,全国的饮料年总产量还不到30万吨。近三十年来基本保持了5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在1997年和2002年,总产量突破了1000万吨和2000万吨大关。到2006年,总量已超过3000万吨,比1978年足足增长了100多倍。
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到8年,一些小企业的寿命甚至还不到3年,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面临倒闭。在饮料这个高度开放的行业,更是山呼海啸、惊涛骇浪。许多企业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一些企业独领风骚三五年便销声匿迹,甚至某些显赫一时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也风光不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大浪淘沙,沧海横流。多少企业家豪情万丈,却壮志难酬。“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娃哈哈在创始人宗庆后的带领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洗礼中尽显英雄本色,创下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当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里弄小厂,早已奇迹般地崛起为中国饮料行业龙头,龙头地位一年比一年巩固,饮料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五。
数字是无声的,却是最具有说服力的。2006年,娃哈哈继续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全年完成产量55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2.99%,实现利税31.99亿元,同比增长47.63%,实现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46.85%,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只有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回顾中国饮料的发展,娃哈哈堪称中国饮料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敢与世界名牌同台竞技的典范。20年来,娃哈哈正是以市场为导向,用自主创新锻造了娃哈哈非常竞争力。
产品创新赢得竞争主动权
在人们并不久远的记忆中,所谓的饮料就是汽水。那时我国饮料市场产品十分单一,在可口可乐出现以前,基本上只有那种瓶装的汽水饮料。
而如今,我国饮料市场品种繁多,新品迭出,让人眼花缭乱。国际市场上有什么,国内市场上就有什么,现在国内饮料市场已经完全与国际饮料市场同步。特别像娃哈哈这样的龙头企业,其上百只产品几乎涉及饮料行业的每一个品类。
娃哈哈几乎每推出一个新产品,都会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响,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让人奇怪的是,有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十多年,至今仍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没有自己的产品,企业的命运就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1987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就意识到原始创新的重要性。在对杭州30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半学生因挑食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后,宗庆后马上找到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朱寿民教授,根据中医食疗原理,采用红枣、桂圆、山楂、花生等全部天然原料合理配伍,开发针对儿童市场空白的营养液。
第二年,中国第一支儿童营养液呱呱坠地。“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凭借可靠的疗效,娃哈哈营养液一炮打响。第一年销售488万元,第二年达到2712万元,第三年就接近亿元大关。
营养液的成功使宗庆后进一步认识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当保健产品方兴未艾之时,他又把目光瞄准含乳饮料。
在多少人心中,果奶就是娃哈哈的代名词。这个以全脂奶粉、天然果汁为原料精心配制而成的含乳饮料,成功解决了酸性条件下蛋白质稳定等难题,酸酸甜甜的味道不知迷倒多少少年儿童。
几年以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钙奶开始受人追捧。娃哈哈适时跟进,采用微胶囊化技术推陈出新,成功开发了AD钙奶。AD钙奶以牛奶为基础,辅以维生素A和D,达到真正补钙目的,一上市就赢得家长儿童青睐,至今畅销不衰。之后推出的第二代AD钙奶、VE钙奶、铁锌钙奶等系列含乳饮料,都以极高的技术含量取得了产品的市场优势,续写了“小小一瓶奶,哺育几代人”的传奇。
到了近几年,随着企业产品开发实力的上升,娃哈哈开始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
2005年,娃哈哈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根据国人独特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研制了一款名叫“营养快线”的牛奶加果汁饮品。甫一上市,就成为青少年、白领一族追逐的时尚饮品,成为中国饮料的行业黑马。上市第一年,就实现了销售7亿多元的奇迹。2006年,该产品继续火爆市场,创下了年销售26亿元的神话,成为饮料市场上绝对的“明星”产品。
2006年初上市的爽歪歪益生菌发酵酸奶饮品,是娃哈哈在儿童乳饮料领域取得的生物科技新成果。经过优质益生菌发酵后的爽歪歪,口感更滑爽、营养更易吸收,马上成为市场的又一抢手货,上市第一年销售近10亿元。此后的非常咖啡可乐、思慕C等新产品也是推出一个、打响一个,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十多年来,娃哈哈紧紧抓住市场脉搏,不断创新,不断推出强势产品、主导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其含乳饮料、纯净水、八宝粥三个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年名列全国同类产品之首。
从儿童营养液开始,娃哈哈已开发了近百个新产品。其中,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被评为“国家星火奖”、娃哈哈非常可乐被评为“200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营养快线等4个产品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另外还有20多个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或“处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了省级鉴定。
产品常新,企业常青。娃哈哈每年都有新产品,每年都有新的利润增长点。以2006年为例,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多亿元,占了销售的30%,实现利润9亿元,新产品的利润贡献率达到40%。品种齐全的产品链,解决了产品生命周期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从而保证企业经济高速增长。
设备创新增添竞争后盾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社会进步都和生产工具的使用息息相关。磨制石器的诞生,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火的发现和应用,人类刀耕火种,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
18世纪80 年代,英国大科学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从而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由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根本性变化。英国的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从而成为“世界工厂”,称霸全球。
到了19世纪, 电的发明,电力逐渐代替蒸汽成为机器的动力源泉,世界因此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的使用,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美国的工业生产也随着电力的普及在19世纪末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006年4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到娃哈哈视察。在乐维公司制瓶车间,吴仪副总理在现代化的意大利SIPA制瓶设备前驻足。
“瓶子也是自己做?”“这设备是进口的吗?”,吴仪副总理不停地向陪同的宗庆后发问。在精机公司金工车间,吴仪副总理在一套套崭新锃亮的自制模具前再次驻足。
“你们做饮料还做模具啊?”吴仪副总理既欣赏又有些不解。
“是的。有一次我们要调十几条生产线的模具,老外向我们要一亿多费用,我们赚来的钱都给他们了,所以我们从那时起就下决心要自制模具。”宗庆后解释道,“我们自制一套模具的费用大约是进口费用的四分之一。像去年,如果全部依赖进口需要一亿三千万,我们自己做只需两千多万就够了。”
听到宗庆后肯定的回答,吴仪副总理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娃哈哈的生产车间,那捷似流水、蜿蜓如龙的现代化生产线总让参观者赞叹不已。的确,引进设备、消化吸收已成为娃哈哈竞争的重要构成。
1993年,经历了改革兼并后的娃哈哈实力大增,提出了“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战略口号。
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1996年娃哈哈开始建造现代化厂房,引进自动化设备,进行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升级工作。迄今,娃哈哈一共投资5亿多美元,从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100多条世界一流的饮料生产线,形成了年产600多万吨的强大产能。
“一个零部件,难倒一条生产线”,是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受制于人的真实写照。进口一个零部件,动辄上万、几十万美元的昂贵价格,成为许多进口设备企业永远的痛。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为了打破国外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垄断,1999年,娃哈哈投资8000多万资金建立精密机械制造公司,对引进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模具、备件的基本国产化。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经能够批量制造灌装机、贴标机、巴氏灭菌船等成套设备,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设备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本只需进口的五分之一,等待周期也大大缩短。经过几年的发展,娃哈哈精机公司已经成为省内、甚至国内最先进的高科技机械制造企业之一。
如今娃哈哈设备的先进程度已经超过了许多国际著名品牌,制瓶、配料、灌装、封口、装箱的全自动化流水生产,保证了质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娃哈哈产品质量与价格同其他企业相比,占有绝对优势。这也是娃哈哈长期在市场竞争中挺立潮头,敢于同世界强手过招的重要保证。
管理创新占领竞争制高点
2006年3月,“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目前国内最高层次的企业管理盛会。娃哈哈宗庆后总经理,以其在企业管理的创新,捧回了我国企业管理的最高奖项——“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从1994年在涪陵开办第一家外地分公司开始,娃哈哈就确定了集中经营、统一营销的思路,并在此后所有分公司的运作中坚定不移地执行。宗庆后通过管理创新,人、财、物、产、供、销全部由集团统一控制、调度,通过实施有序分级授权管理,实施“全国一盘棋”。在这一高度集中的集团运作模式中,各地生产分公司实施生产大车间的职能,全部由集团统一控制、调度,实现集团对分公司的有效高速管理。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营销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宗庆后在营销管理上首创了联销体模式,编织了一张遍布全国各地几千个经销商以及庞大的二级批发商和销售终端营销网。同时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先吃肉再啃骨头”的市场策略,成就了娃哈哈引以为豪的“非常营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也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关心的话题。
对跑进店铺随手购买娃哈哈饮料的消费者进行访问,他们最多的回答是:“大名牌,让人放心。”为了追求产品“零缺陷”的境界,娃哈哈早在1997年就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近几年,又获得了国际通行的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证书。
走进娃哈哈集团研发中心和质监部的实验室,仿佛进入一个科技“大观园”。这里配备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检测设备。这在企业中是凤毛麟角的,一些仪器的先进程度甚至超过专门的科研机构。娃哈哈分析中心于2004年通过“国家级实验室”认证,实现了“一次检测,全球通用”,2006年,娃哈哈技术中心又成功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对每一件产品都负责,每一件产品都有人负责”的质量理念,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一流的检测仪器和手段,娃哈哈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尽管每年的产品以百亿瓶计,娃哈哈却做到了每一件产品都安全可靠。娃哈哈也多次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还拥有纯净水、果汁两个“中国名牌产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如果说娃哈哈依靠质量管理占领市场制高点,那么信息化管理为娃哈哈的发展如虎添翼。
1997年娃哈哈成立了计算机中心,开始向信息化管理迈进。现在企业自行开发的管理系统和网站管理系统,涵盖了以人、财、物、产、供、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核心内容的方方面面,完全实现了电脑网络化管理。
2004年6月,娃哈哈投资3000万元启动ERP(企业资源计划)项目。这是娃哈哈由工业化企业向信息化企业转变的重要举措。娃哈哈ERP企业资源信息化管理示范工程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优先项目与工程”。ERP项目中的R3系统成功上线后,全国各地的生产、发货、运输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企业效益大大提高。
据统计,娃哈哈管理人员电脑配置率高达100%。娃哈哈建设的信息网络系统,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及相关设备网技术,实现了总部与全国每个生产基地、广大供应商和销售客户间的高速互联,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创新活动激发竞争活力
二十世纪初,一个名叫熊彼特的经济学家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企业的创新活动。
纵观世界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那些享有盛名、基业常青的企业,都是通过创新跑赢市场,美国杜邦公司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杜邦开发的尼龙产品在投入市场初期,只是用来制造降落伞和尼龙丝袜。后来用途一扩再扩,用作纺织、轮胎、地毯纱。通过不断的创新,杜邦前一百年是一个火药生产商,第二个一百年靠尼龙成就了化工领域的霸业。今天,只要仔细地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一切,就会发现杜邦的印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企业取得蓬勃发展。然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严重缺乏,却是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我国有100多种工业制成品的产量是“世界第一”,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都是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娃哈哈在国内与中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从1996年起,美国IFF、瑞士芬美意、意大利SIPA等世界饮料制造、原料及设备供应巨头也加入到合作的队伍中来,娃哈哈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结下累累硕果,被评为“中国十大自主创新品牌”。
在2004年5月召开的四届一次职代会上,宗庆后提出了“全面创新、人才强企”等关系到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从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产品开发、管理创新、技术革新、岗位创新等系列创新活动。
2005年新春团拜会上,娃哈哈营养快线项目、乳娃娃包装设计项目等首批创新成果受到隆重表彰。
2006年5月,娃哈哈公布了果奶贴标机等2005年度55项创新成果,最高奖励10万元。8月,娃哈哈又对“爽歪歪”推广项目等40项创新成果进行表彰。
果奶瓶内壁加强筋应用技术,是创新成果奖的获奖项目。随着油价的上涨,生产果奶瓶的5000s塑料粒子也水涨船高。饮料公司成立了加强筋技术改造小组,通过技术攻关,在不降低瓶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减轻瓶重,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经过试验和质量审查,这项技术被写进新的果奶瓶工艺生产文件,作为企业标准。这项技术在全集团公司推广使用,一年节约成本数千万元。
新产品投产以前,都要进行中试以保证达到工艺要求。公司科委、设备工程部、能源工程公司对中试进行创新。他们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工艺进行归纳分类,设计了预处理、混合、杀菌灌装单元式布局,进行不同方式的工艺试验,为新产品的小试过渡到大生产,提供了精确的工艺参数。
小发现,大收益。在“学习一门新技术、推广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创造一项最佳操作法”的岗位创新中,一个偶然的发现却带来了大收益。食品公司员工通过对罐头马口铁底盖排版工艺进行重新设计,提高了3%利用率,一年可节约马口铁100多吨,降低生产成本100多万元。
创新成果的评选表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在全公司形成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各种创新活动,对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促进娃哈哈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我们应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品牌在中国经历了从空白到繁盛的飞跃。娃哈哈等一大批民族名牌产品在四海神州纷纷涌现。
品牌之路没有终点。立志要创世界名牌的娃哈哈,要让更多的产品走向世界,让娃哈哈这面民族品牌大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