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级的致幻题材一时尚
《时尚女魔头》
作者:(美)劳伦·维丝贝格尔译林出版社
“杀手级的书名,杀手级的题材”这是亚马逊网上书店对《时尚女魔头》的评价。一个23岁的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子,落到了一个不近人情歇斯底里的女老板手里。作者劳伦讲述的是亲身经历。她当年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美国著名的时尚杂志《Vogue》担任主编助理,经过一年的“磨砺”之后辞职。随即写出了这部小说。
“不奇怪《时尚女魔头》的小说和它衍生的电影会成为一个噱头。
”作家洁尘说,“时尚——那些字眼,普拉达、古弛、香奈尔、路易威登、芬迪……这些字眼本身就具有一种致幻的效果,它代表着市面上通行的关于华丽、高雅、昂贵、少数、出众、脱俗等诸多的标签,而那些标签代言着人们想象的完美生活:时装、PARTY、明星、派头、被无数羡慕的眼光所包围……《时尚女魔头》就是在这些字眼这些标签这些想象中开展出来的故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讲述幻觉的故事。”
洁尘也指出了这类流行小说的通病:“作为一本小说的女主角之一,米兰达这一形象从始至终都是扁平的,单一的。”
《购物狂的异想世界》《购物狂纽约血拼记》
(英)金塞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5岁的丽贝卡是一位财经记者,年轻漂亮时髦,工作上是个半桶水,生活中是个马大哈。因为狂购物,透支得厉害,惟一的愿望就是银行寄错账单,某个老眼昏花的老太太为她缴清欠债……丽贝卡为了解决恼人的账单问题,买了一本理财书《管好你的钱》,书中说应该把每天买的物品都记录下来(她特地去买了高级笔记本及钢笔);书中建议她削减开支(她为了做2.5英镑的咖喱,买了一堆厨具和香料,却做出世界上最难以下咽的食物);书中还建议她增加收入(她去兼职服饰店店员,却和顾客争抢时髦衣服)……这样一个傻大姐居然钓到了白马王子。
购物狂系列的主人公是英国读者心目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之一,索菲也是读者认可的喜剧小说作家。购物狂刚引进到中国的时候也曾遭遇水土不服,但是出版社今年决定重新包装、整体推出作者的前三部。
据出版社调查,国内喜欢购物狂的读者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时尚女性。责编王玲说:“我有一些不完全的调查数据,这本书的读者群年龄不会太小,25至40岁,女性,因为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看到购物这样的情节会比较有感受;另外如书中主人公描述完全一致的人多半不喜欢这部作品,因为作为一个真正的购物狂是不会在意有没有相同的人在身边的;这类群体经常阅读时尚刊物,如ELLE,Vouge,COSMO,有机会接触名品,至少是了解一些品牌,如Gucci,LV,Prada等,她们可能没有买过,但一定有过愿望想得到。”
杀手级的致幻题材二剩女
《一个单身女人的日记》
(英)海伦·费尔丁著
南海出版公司
《可乐求爱记》
(德)科蒂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我叫金三顺》
(韩)池秀贤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贝蒂、可乐、金三顺都是典型的“剩女”——无青春,无相貌,无身材,无好工作。这样的女人还能指望找到什么样的男人呢?可是,她们都找到了如意郎君。
“超过三十岁的女人能恋爱的可能性,比在路上被炸弹击中的几率还小。真是胡说八道!超过三十岁并超过六十公斤的女人难道不是女人吗?我决不承认,决不屈服!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潇洒郎,我要和那个命中注定的男人好好过日子。”
这番豪言壮语出自“四无人员”金三顺。被男朋友甩掉后,一心只想抓住29岁的小尾巴赶快嫁个普通人的金三顺,居然嫁给了所有女人的完美梦中情人:年少多金,风流倜傥,还特别爱她!
童话般的故事当然能带给读者振奋和昂扬的感觉。三本书在国外都大卖,改编的电影也赚翻了。根据《一个单身女人的日记》改编的《BJ单身日记》大红大紫,《可乐求爱记》同名电影票房不俗,电视剧《我叫金三顺》火得不得了。在国内《我叫金三顺》因为电视剧的推动,销量最好,《可乐求爱记》今年刚上市,能否叫中国读者迷糊尚未可知。
这样的书是有群众基础的,多少都市“剩女”一样善良、坚强,对付倒霉的方式都是忘我地工作和拼命地吃东西。“找一个自己爱的,并且也爱自己的人好好生活”是最实际又最浪漫的愿望,能在书中做做灰姑娘梦,也行啊。李峥嵘F158
戳破幻觉
畅销小说是造梦,现实却是残酷的。如果读者不愿意只沉迷于畅销小说,可以阅读以下需要直面现实和更多智力挑战的女性主题读物。
《女性特质》
(美)苏珊·布朗米勒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在这个世界里,强权的美建立在对柔弱无力的赞美上。”学者、政治活动家苏珊·布朗米勒,用审美和细节说明,男女世界之间存在强有力的微妙差别。“女性特质”不同于“女性”。诚然男女两性之间存在一些生理差异,但是女性特质却将这些差异成百倍地夸大,以使女性身体更为柔弱,行动更为迟缓,行为更加犹疑,谈吐愈发缺少自信。此外,女性特质还是一大套令人窒息的繁文缛节,束缚着女性。看了这本书,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梦露会成为一个性感符号。
《女性主义》
李银河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本书分析介绍了各个女性主义流派的来龙去脉,其间穿插自己点评。
李银河,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关于他人的痛苦》
(美)苏珊·桑塔格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最后一部著作。该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
桑塔格,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
《钢琴教师》
(奥地利)耶利内克著十月文艺出版社
小说叙述了一个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埃里卡虽年龄上已届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禁止和外人随便交往,不能穿时装,想要一双高跟鞋都不行。甚至睡觉也必须与母亲在同一个床上。
该书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她于2004年爆冷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F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