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本报记者 孟蔚红/文
曾经受好心人资助的刘默涵,2005年设立“默涵助学金”,她和同伴已经为170名贫困高中生募集到捐助款。最近她被央视感动中国提名为候选人物。
刘默涵
1983年出生在河北省无极县,2003年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同年,得到第一笔社会捐助。2005年初,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默涵助学金”,用来资助贫困学生重返学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刘默涵
连续获得北京大学通令嘉奖、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此外,还获得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2005北京十大志愿者”,共青团中央授予的2005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近日,被提名央视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十佳候选人
刘默涵
被提名为央视06年度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物,虽然没能入围最后十佳,但这并未消退人们对这个普通大学生的赞赏和关注。她自己却说,这不过是因为自己身份的特殊。
记者(以下简称“记”):没能最后入选感动中国的十佳,心情有没有受到影响?
刘默涵
(以下简称“刘”):没有,我挺高兴的,我对这些事情不是特别关心,有朋友告诉我获得提名之后我就上网去看了一下,尤其是每个人的事迹,看了之后,总感觉第一我做得太少,第二我的年纪还太小,这些东西你都是承受不起,无论是荣誉还是赞誉,包括别人的信任,所以之前的一些采访我都没有接受,正好也要期末考试嘛。
记:你觉得你做的事情很平常,可是却得到了社会这么多的关注和承认,你有奇怪的感觉吗?
刘:我其实考虑过,我做的事其实挺少的,我们现在其实也只资助了170个孩子。
记:170啦,我看到的资料说六十多。
刘:对,这个170多还在陆续发放中,因为我们的渠道比较慢,如果单纯靠自己的力量,成本会非常高,所以我们就借助一些政府和团组织的渠道,一级一级往下,动作会慢一点,不过我们已经把这些钱都准备出来了,资助他们三年,人员也定下来了,钱也在发放的过程中。在大学里像我们这样的服务社会,爱心助人的团体特别多。我也在考虑为什么我一下子会被关注,得这么多荣誉,可能第一我是个学生,还是个女生,而且北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关注,别人给的同情分会更多,另外我是一个贫困生出来的,可能很多人做慈善,但是像我这样一个还没有完全脱贫的一个人,回过头来回报社会,别人感觉就要新鲜一点。可是我个人比较坚持认为的是,无论你的身份多么特殊,我们还是重点要看他们做出来的成绩。
学会承担
刘默涵
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长大,靠着好心人的捐助读完中学,考上大学以后,有个好心人答应提供她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但是到了大一第二学期之后,刘默涵靠家教等各种途径开始挣钱,她谢绝了好心人的捐助,不仅养活自己,还承担起了家里的生活,也攒够了妹妹上大学的钱。刘默涵说,父亲去世以后,她学会了承担。
记:我觉得很多人关注你,不仅仅是因为你做了助学金,他们很关心你如何在贫困的环境里长大却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多比你条件好的同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容易选择自暴自弃,或者很不容易满足。
刘:我感觉责任也不在他们,我就想如果换一个环境,说不定我也会像他们那样,比如我父亲还在家,条件还特别好的话,如果你沉沦,或者遇到困难就退缩,有人会帮你。但是像我这样父亲不在了,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也没有什么背景,如果你沉沦那你就沉沦吧。我是感觉在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不能把什么事都交给我妈来承担,我必须替她承担一部分,我们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刚开始刻意去学着承担,到后来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自觉,就变成一种习惯了。
记:那有没有跟周围同学比,看别人不去工作,不那么辛苦,就可以有比较好的生活,心里会很不平衡。
刘:好像没有,我是感觉你有什么样的条件基础你就可以去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人和人不一样是很正常的,我倒是从来没有这样,我跟同学比的话都是说,呀,你看今天人家又学了多少东西,人家生活多么充实,或者学术上做得多好,那我就向他们学习,在生活上我觉得这个不是衡量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最近压力非常大,又要写论文,又要找工作,又要弄助学金的事儿,大四了嘛,又有很多选择上的问题,母亲身体也越来越差,我就感觉压力非常非常大,有的时候我也很想逃避,但是这个也只是一瞬间的,你还是要面对现实。面对现在也变成了现实。有的时候你感觉会很累,但是你把一件事做成了,或者说你很丰富很多元地来生活的话,你也会体会到另外的乐趣,舍得是相连的嘛,有舍才有得,我其实还是挺满足这个状态。
记:累的时候会抱怨吗?
刘:刚开始也会抱怨说,你看都没有人替我分担一点,后来我也想通说每个人的压力其实也只能靠自己去承担,无论他家里的条件是否优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的。
跨越物质障碍
刘默涵
曾经有过走在路上都渴望捡到一块钱的时候,但是当她有能力开始挣钱以后,她却说自己并不是把钱看得很重。
记:你是怎么来跨越物质的障碍的呢?
刘:我是感觉我把钱看得不是很重。
记:以前看得重吗?
刘:有,之前我们家都没有钱,每天走在路上我都特别祈祷说,老天爷你让我捡到一块钱,几毛钱这样的。父亲在的时候,家里的条件还是不错的,我父亲就是说:我们不用攒多少钱,只要我在就可以永远挣到你们要花的钱。我受他的这种观念影响特别重,当时自己没有办法挣钱,我母亲身体不好,也挣不了多少钱,就有自己能不能捡到钱这些比较梦幻的想法,但是当我一旦有能力挣钱或者说当我可以去挣钱,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从来不认为我对钱有多么强烈的欲望,我也认为我自己是一张信用卡,我跟我妈说,你可以无限透支。
记:这么自信。
刘:我在这方面就比较自信,我在上大学之前就跟我妈说,只要你能把我送进大学校门,我基本上就能自己养活自己。
记:自信从哪儿来呢?
刘:从小就比较自信吧,另外一个我感觉我的眼界一直还是比较开阔,知道到了大学之后可以有哪些渠道可以去打工去赚钱。我感觉我不是盲目自信。
记:你说过物质的贫困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贫困。
刘:对,我真的是觉得心灵上的富有比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会让你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面对挫折
刘默涵
被人们称作阳光女孩。但是她也曾经有被挫折打击得一蹶不振的时候。她的成长总是能遇到愿意拉她一把的好心人。
记:初中时曾因为学费被学校开除过?
刘:原来的学校不要我了,我还想上学,当时我转学,找新学校,都是我母亲和家里的哥哥舅舅们在帮我,我那时候是看见所有的老师都有一种去吵架的冲动,我老是会把所有的老师当成是要开除我的那个老师,对我伤害很深。我一转学遇到的那个环境特别好,同学老师都主动跟我说话,让我尽快熟悉新的环境,一转学就有了新的朋友,而且我之前学校的那些朋友们,从来没有说刘默涵被开除了,就和我断绝朋友关系。我就感觉我被理解,没有人会瞧不起我。
记:你的中学老师对你的鼓励特别大。
刘:对,像我原来无极中学初中和高中的老师,他们本来就是夫妻嘛,现在都是我的干爸干妈,他们不会说是用怜悯的心态来关心我,他们没有女儿,就一直把我当女儿一样照顾。我身边的朋友都不会说用同情怜悯的目光看你,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平等地把你当朋友,无论他们的年龄多大。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很长的时间是在讲我身边跟我一起奉献爱心,并且给我支持的这些人。我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一个非常阳光非常健康的心态,包括我情感其实挺细腻的,我很容易被感动,我也比较理性地去看一些问题,不会偏激,我感觉是我身边的这些人特别好,他们给我这样一个环境,他们本身都是非常善良,非常阳光,非常有爱心有责任感的这些人,我自然而然就会被他们感染。我感觉我遇到的困难越大,帮我的人越多。
记:这些人为什么愿意帮助你呢,应该不仅仅是因为同情。
刘:我刚开始自己很坚持认为是遇到了一些像天使一样的人,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那是因为你对他们也很真诚,另外你也很上进,所有的人都愿意拉一把扶得起来的人、愿意帮助那些有希望的人。当我知道这一点之后,我就让自己更加上进,就能让别人的期望不会落空,我会更努力一些。
助学金
刘默涵
靠打工挣钱负担起了全家的生活费用,有一次听妹妹讲起她的好朋友红霞因为家庭困难快上不起学,刘默涵就说以后提供红霞的学习费用,包括上大学的费用。后来,为了能资助更多像红霞一样的贫困学生,刘默涵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金。为了挣到助学金的第一笔资金,刘默涵更加拼命打工挣钱。
记:你是觉得钱攒起来自己花了,也比不上帮助别人的快乐。
刘:对,我是感觉吧,人花多少钱是有限的,比如我现在需要的东西我都能自己买得起,那就可以了,不要什么过高的欲求,我自己钱够用了,还不如拿出来做点什么事儿,你帮了别人,她快乐你也快乐了,就实现了双倍的效益。再一个我是这样想的,看起来也许你吃亏了,比如说因为做助学金我可能失去了很多打工挣钱的机会,生活比之前会紧张一些,但是我是感觉我现在还不到享受生活的时候,做助学金我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而且我生活在一个非常非常充实的幸福感里面,这样的话我也觉得挺值的,我又可以从这么多的渠道来成长锻炼,向别人学习,我是挺欣赏很满意现在的状态。
记:这种帮助别人的愿望产生是因为你曾经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
刘:我是觉得我在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那我帮别人的时候,也会有一种幸福感,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我会很自觉地去帮别人,我想平时生活中去照顾身边的人,都是源于那种幸福感的驱使。那我做助学金,是属于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做事情,我真的是想到了我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我说过这种资助我一定要还,我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还之前的那些情债,回报别人,就像报恩一样。
记:那看来做助学金是你逃脱不掉的责任。
刘:如果你不知道有这么多人上不起学,你可以不去管不去问,但是你知道以后,根本办法再重新正常的生活,如果你不做这件事的话。我是觉得,我受苦没有关系,但是看着别人受苦我不帮他们,反倒是让我更难过。慢慢做下来,单纯从情感出发的因素可能就会变小,变成是为一个事业为理想而努力,含义会更大一些。
记:做公益事业的现实困难还是挺大的,你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吗?
刘:其实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包括怎么样在现有的体制环境下做得更好,我们也是在发现问题在思考问题。
记:感觉你比同龄人显得成熟许多。
刘:我想问题想得比较多。跟我经历了很多事情,跟我学的专业都有很大关系。我感觉学历史可以给人比较明智的视觉和眼光。
采访手记
(2007年3月1日)
刘默涵
今年被央视感动中国提名为候选人物,没能入围最后十名的结果让她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过多的荣誉、赞誉,包括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新华社等等的专访,已经让刘默涵这个大四学生感到了一些压力,“我觉得我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我是一个学生,而且是女生,并且是北大的学生,而我又是一个贫困生,自己都还没有脱贫的人却来做助学这样的慈善活动,这些因素加起来让大家觉得很好奇吧。”所以尽管到目前为止刘默涵和她的同伴们已经为170名贫困高中生募集到捐助款,并且在陆续的发放中,她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值得那样大书特书,“我们做的这点事情,募集到的资金,不说跟国内那些成熟的基金会比,也许还没有某个个人一次性捐助得多呢。”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有些说她沽名钓誉的等等说法,刘默涵从来都没往心里去,甚至觉得别人有资格这样说,“从我现在做出的成绩来看,确实是实大于名。”
好聪明的女孩子,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轻轻巧巧抖落掉贴在自己身上的各种标签,化解掉了身上的压力,刘默涵有着这个年龄女孩子特有的朝气和甜美,却又有着超于这个年龄的沉稳和淡定。刘默涵承认,这跟她从小家庭贫困的经历有关,父亲早逝,作为长女的她只能出来和妈妈一起承担家庭的种种问题,日子一长,就成了一种习惯。承担,让刘默涵成熟。
又是一个苦难变成财富的典型例子,回过头来刘默涵感谢困难,更感谢那些在她成长过程中资助过她的好心人,她说自己总是那么幸运。但是她的一个朋友对她说,为什么他们愿意帮你,是因为你的努力和上进,人们总是愿意帮助那些有希望的人。
采访刘默涵,她一直在笑,这种笑不是那种银铃般的笑,而是浅浅地,温和地,时时弥漫在字里行间的笑意,阳光女孩,人们喜欢这样称呼刘默涵,但是我觉得刘默涵的阳光不是无忧无虑的阳光,而是心境的澄澈和明净。有一种说法是,做慈善的人都特别纯净。
做慈善,是刘默涵逃不开的宿命。“如果不知道别人需要帮助,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过自己的生活,可是当你知道了而不去帮助的话,就会特别难过。”刘默涵就这样从帮助一个人开始到梦想帮助更多的人。到目前她所做的,也许还远远谈不上是慈善事业,但是面临毕业的她已经明确自己的职业一定要和慈善有关,“我个人比较喜欢踏踏实实地做,认真地分析下一步怎么做,而不是一下想那么远,而我个人会偷偷地做梦。”刘默涵的梦是,能在中国做出一个纯民间的NGO品牌。
刘默涵
有一个要好的台湾朋友,她说人生一直在寻找自己前进的路和方向,有好多时候我们走错了,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我们能最终找到那条路,就可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刘默涵觉得她很幸运,在她还没有做过多尝试或者说还没有走错很多路之前,就已经找到了一条她愿意勇往直前走下去的路。
这样的女孩,会让你忍不住要为她祝福和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