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内地的大制作影片日渐兴盛,但编剧一直处于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状态,其报酬也一直不高,远远低于当红的影视明星。不过,如今编剧的身价也有望水涨船高了,记者近日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内地编剧们正在策划涨薪一倍的行动,而国内顶尖的几个大牌编剧刘恒、芦苇、李樯等人,也已有了百万身价。
一线编剧15~20万
记者联系上了著名影评人、也是编剧的程青松,他向记者证实了刘恒、芦苇、李樯这三人的百万身价。他说,这三人刚好代表了老、中、青三代编剧。曾经著有电影剧本《本命年》、《菊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张思德》的刘恒,是圈内公认已久的大腕。而陕西编剧芦苇因《霸王别姬》、《秦颂》、《黄河谣》等而成名,目前正担任着吴宇森《赤壁之战》的编剧。名字不太为人熟悉的李樯,如果提到他的作品《孔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就无人不知了,他的身价在最新作品《立春》达到了百万之巨。
当然,这是少数的顶尖编剧。那么国内大多数编剧的现状如何呢?据记者随后了解,紧跟其后的一些资深人士如写过《芙蓉镇》、《小城之春》、《吴清源》的阿城身价也不菲,还有创作了《千里走单骑》、《601个电话》的邹静之,他们身价应该在30~50万之间。其他一线编剧价格在15万~20万,普通编剧在10万左右。表面上看他们的收入还过得去,但跟好莱坞就没法比了———一部《无间道风云》,编剧就笑纳了500万美金,算算看,差了几个档次?
集体要求涨上一倍
国内编剧对自身状况的不满一直都有,冯小刚的御用编剧刘震云就曾打抱不平说,一部电影需要十块钱的投资,付给编剧只有一两毛钱。这个比例,在国际上来说是相当低的。程青松还介绍说,刚刚在北京香山举行了一次全国编剧维权会议,发出了今年编剧联合起来提高剧本稿酬的倡议,具体措施就是号召编剧们将稿酬提高一倍。90年代初,王朔、魏人(《编辑部的故事》编剧)等成功发起过第一次编剧涨薪的维权活动,他们希望这是第二次。
编剧“含金量”电视不如电影
如果把电影编剧和电视编剧拿来横向比较一下,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电视编剧的酬劳一般是按集算,内地行情一集稿酬多在6000元到一两万元之间,上了万的编剧就是“腕儿”了。《康熙微服私访记4》(28集)的编剧邹静之的稿酬为4万元一集,海岩一般在3万元以上。《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为2.5万元到3万元一集,《康熙王朝》(50集)的编剧朱苏进是2万元一集。简单做一个乘法运算,这些大牌编剧如邹静之、海岩、朱苏进等人加盟一部大制作电视剧,总收入也能超过百万,但“含金量”就没办法比了。很简单,一部电影的总长度一般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最多相当于两集电视剧的长度,因此相对来说电影编剧的身价要“昂贵”一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对作品的要求标准就会更高。
业内人士回应
一边是编剧抱怨得不到应有尊重和报酬太低,但另一边导演和制片方却说编剧太浮躁,好剧本太少。比如,记者了解到,陈凯歌的《无极》请的编剧就是香港的,价格并不便宜。那么导演和制片人是怎么看待编剧的“百万俱乐部”的呢?
制片人张纪中:百万是市场的决定
编剧的身价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比如原创的和改编的,酬劳自然差别很大。但芦苇、刘恒、李樯能拿到上百万,说明他们有实力写出让投资人有信心的剧本,这是市场的选择,没什么不好的。如果能有好剧本,这个价格是值得的。同时他也抱怨说,现在的好剧本实在不好找,这跟国内编剧良莠不齐有关系。
导演霍建起:普遍制作费用比较低
编剧的酬劳低跟国内电影的整体投资环境有关系,如果普遍制作费用比较低,那么包括导演在内也不一定能拿到高酬劳。当然,大制作电影就应该对编剧付出相应的回报,比如《无极》那么高的投资,给编剧几百万的酬劳也是能说得过去的。
影视公司朱晓峰:不怕有价无市
宣传人员朱晓峰认为,一般大制作的电影才会请得起百万身价的大牌编剧,但是内地好的编剧就那么几个,所以不担心他们是有价无市。比如李樯,自《孔雀》之后就连港台方面也比较看好他,不担心以后没事情做。(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