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电 题:中国财政致力于解决农家“三难”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母亲卧病多年,家中积蓄无几。孩子考上大学,学费可观。面对母亲痛苦的呻吟、孩子期盼的眼神,我该如何抉择?”虽然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但今天仍有七点三七亿人生活在农村。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但今天仍有两千一百多万贫困人口。他们大都生活在农村。
因为贫困,一些农民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因为贫困,一些农民晚年生活困苦;因为贫困,一些农民子弟被迫辍学。
于是,农民生病了,称之为天灾;子女不孝,称之为人祸;儿女辍学,称之为无奈。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似乎成了不少农民遥不可及的梦想。
过去,因为财力不济,政府对此鞭长莫及。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悄然改观。
少有所学
今年,一亿五千万农家子弟,将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家庭困难者,政府还将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住校生的生活费。中央财政为此将花费近两百八十亿元人民币。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基本解决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在中国有望得以解决。
老有所养
在中国农村,大都沿袭着“养儿防老”的古老传统。只有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人,才能享受救济。最低生活保障,此前也只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民无福消受。
近年来,中国开始在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已有二十五个省份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千五百多万农民,享受到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从今年起,中央财政将安排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支出三十亿元,支持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病有所医
二00六年,在全国半数以上的县,政府与农民共同投资,尝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已有四亿一千万农民参加,中央财政为此支出四十二点七亿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举从制度和机制上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今年,这一步伐还将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全国八成以上的县,提前一年基本在全国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教育、养老、医疗,是长期以来纠缠中国农家的三大难题。可以预见,随着财力不断增强,这些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公共财政的阳光会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