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坚韧不屈 她们闯出一片天(组图)

  记者彭岚 丁玥 严华 毕卫 实习生毛晓艳 黄俊

  花店女老板胡晓琏:粗糙双手捧起美丽事业

  记者来到心语花店采访时,胡晓琏正忙得不可开交,“这几天开张的店面很多,生意多得不得了。”她举着厚厚一沓订单,苦笑着说:“已经熬了两个通宵了,今晚可能还要熬。”

  这样的繁忙对她来说几乎已是家常便饭。从1995年经营鲜花礼品店开始,十几年的时间,胡晓琏很少有安逸的时间。

  1995年,胡晓琏与老公小童双双下岗。几经考虑,他们决定开鲜花礼品店。
拿着东拼西凑的一万元钱,他们租下了清芬一路一间10平方米的门面,开始了创业历程。进了第一批货,付了房租,手头已所剩无几。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加上对这一行业的敏感和细致的观察,胡晓琏的小店很快红火起来,但下海后的第一个“巨浪”猝不及防地打来了。“房东看我们的生意好,就把门面收回去自己做。没办法,我们又在清芬一路上租了另外一个门面,房租却翻了一番,这对刚刚略有盈余的小店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新门面开门没几天,上万元的货品一夜被盗,“当时我看着空荡荡的店子,像掉进冰窖里,站都站不稳。”

  这次被盗,损失惨重,胡晓琏面临着从头再来的艰难。此时,非亲非故的邻居周婆婆,主动拿出2000元积蓄给她解燃眉之急。平日很少与邻居接触的周婆婆的这一举动,让胡晓琏十分意外又感动。至今,她都记得周婆婆当时说的话:“我是眼睁睁看着你们起早贪黑,踏踏实实地做事,借钱给你们我放心,困难很快就会过去的。”拿着这沉甸甸的2000元钱,加上靠信誉赊来的一点货,遭遇重击的心语花店,又一次扬帆起航了。

  胡晓琏对自己和小工有这样的要求:花的质量一定要过硬,自己看不过眼的花不出门。服务态度要好,对顾客要真心。有一年的情人节,因为安排不当,不少订单都没有出货。尽管顾客没有提出赔偿要求,但胡晓琏十分愧疚,不仅全部返还了费用,还免费补送一束花以示歉意。“做生意,也是做感情。”凭着这个诀窍,心语花店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清芬路周边有90%的人都知道这个看似凌乱却充满人情味的花店,还有那个毫不修饰自己的女老板。

  作为女人,今年36岁的胡晓琏确实太“忽视”自己了。尽管每天都和鲜花为伴,但是美丽是送给别人的,留给她自己的,却是粗糙的双手。“现在每天起来就是口脸一洗,头发一扎就往店里赶,有时候连‘香香’都不擦,很久都没照过镜子了。”十几年打拼下来,现在她的双手已呈乌黑,几个手指头还绑着创可贴,“花泥和花刺都渗进皮肤的缝隙,怎么洗都是这样的,已经洗不干净了。”看着这双手,无论如何都无法与36岁的年纪联系起来:“前几天去买鞋子,却被卖鞋的老板呵斥,说你手这么脏,别把鞋子摸脏了。”这样的尴尬,尽管是被当笑话来讲,但听来却让人心酸。

  十几年的经营生涯,胡晓琏经历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过程。提起儿子,她除了愧疚还是愧疚。“孩子已经5岁了,但我给孩子的时间,太少太少。别人家孩子过年过节最开心,爸爸妈妈都带着出去玩,但店里逢年过节就是高峰,孩子只能由外公外婆带。”

  2005年,胡晓琏把花店开到了网上,交易量逐日翻升;2007年,仅情人节一天就收到订单160多个,顾客遍及江城的各个角落。如今的心语花店,已成了许多人的定点花店。而胡晓琏也开始谨慎地盘算着下一步的规划:开公司,办婚庆,把鲜花生意做大。

  家政公司女老板刘敦琳: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

  从一个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的下岗女工,到月均收入6000多元的小老板,刘敦琳经历了10多年的挣扎和奋斗,不仅让自己摆脱贫困,还先后让700多名下岗女工成功再就业。

  1992年,38岁的刘敦琳从武汉锅炉辅机厂下岗,失去了生活来源。丈夫因工伤失去工作,每个月只有120元生活补助。儿子要上学,大人要吃饭,怎么办?

  1993年,刘敦琳拿着自己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开始替个体私人老板“代账”。老板刚开始许诺她每月支付700元的报酬,但在支付了3个月的报酬后,就开始找借口拖欠工钱,在拖欠了她一年的工资约8000元后,私人老板却人去楼空了。

  1995年,刘敦琳应聘到一家日化企业当推销员,一家家地敲开别人的家门。闭门羹、冷脸,甚至被当成骗子赶走,这样的事她经历了不少,但付出的辛苦和收获不成正比,一年下来,她的提成一共只有600多元。日化产品不好销,她又到一家保险公司卖保险,这次她挣得稍微多了一点,但一年也只挣了1000元。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家的生活费只有300多元,小孩的学费都是在亲戚朋友那里东挪西凑的。”刘敦琳回想起那段困难的日子,眼角湿润了。

  1998年,武汉市妇联在各个社区发布信息,要在7个城区成立7个巾帼家政服务站,征集7名服务站负责人。刘敦琳听到信息后,赶紧跑到江汉区去报名。就这样,刘敦琳挽起袖子,开始了她自己的创业路。由于当时人们对钟点工还没有完全接受,想做的人不敢做,想请的人不敢请,刚开始创业非常艰难,如果当天有一个雇主需要钟点工帮忙打扫卫生,她都会高兴得蹦起来,但很多时候都是白等一天。不少她苦口婆心请来的员工,都一个个离去了。

  2002年,已欠外债6万多元的刘敦琳因为给儿子交不起学费,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休学到一家超市当理货员。这成为刘敦琳心里最痛的事情。她想过放弃,但已经坚持了快4年的事业就这么放弃,她不甘心。“再坚持一下吧!”刘敦琳鼓励自己。她积极了解武汉市的再就业政策,在妇联的帮助下,贷到了两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家政服务站进行了再投入。她亲自上门为雇主打扫卫生,任劳任怨,对雇主进行服务回访;她深入到社区的困难家庭,现身说法鼓励下岗女工走出家门。渐渐地,雇主多了起来,员工也多了起来。

  2003年,刘敦琳在工商局注册了“江汉区首嘉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家政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家政中心日益增多,市场竞争也白热化。2005年,刘敦琳主动把七个城区的巾帼家政负责人联系到一起,提出“抱团发展,共同进步”的经营战略,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并推举她为“武汉市巾帼家政”的带头人。从此,“巾帼”统一了市场价格和管理模式,统一为员工购买了意外商业保险,实现顾客资源共享,大大方便了雇主。

  目前,每年用工旺季时,刘敦琳的江汉区服务中心月入管理费可突破万元,淡季也有8000多元。从1998年起,刘敦琳已先后帮700多名下岗女工走出家门再就业。2003年,她被评为“武汉市劳模”、“武汉市十大女杰”;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再就业明星”;2006年,她的公司被评为“武汉市十大助残志愿服务模范集体”。

  酒店女老板刘望明:世上最好吃的是“亏”

  一个下岗女工,赤手空拳,用十几年时间,为自己创立了一个餐饮王国,在她身上,该有多少令人回味的故事!

  她就是武汉乐福园美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望明。1992年,当她从武汉毛巾厂下岗后,也曾和其他人一样赋闲在家,每天买菜做饭照顾家人,品尝着生活的艰辛。

  不过,面对越来越重的生活负担,好强的刘望明终于开始思索着如何改变现状。因为会做皮鞋(刘原是皮鞋厂的职工,该厂后被毛巾厂兼并,她才成为毛巾厂职工),刘望明在家为一些小作坊加工过皮鞋,赚点工钱补贴家用。再后来,皮鞋生意也做不下去了,生活逼得她只能再去寻找新的门路。

  命运总会青睐有心人——市场上二三角钱一斤的萝卜白菜,在餐馆饭店一加工就变成两三元一份。自己又不是不会做菜做饭,为什么不试试呢!

  这个想法成就了刘望明,也让她淘到了第一桶金。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刘望明筹集了6000元租用了归元寺旁的腾天龙餐馆。创业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

  缺乏资金,餐馆没有装修,只有7张台位,连她一共3个服务员。刘望明既要招呼顾客,又要做传菜员、服务员,还得兼职收银、采购,每天忙得团团转,深更半夜才能回家,第二天一大早还得一个人搭公汽去汉口买菜,一个人再拎回来,现在想起来她都后怕。

  “苦点累点还好办,最难办的是应酬。”刘望明说,开餐馆前她滴酒不沾,可为了生意,后来几乎顿顿都得喝酒、敬酒。“碰到难缠的客人更是苦事。”大嚷大叫,脏话不断,“虽然不是你的错,但你能怎么办?不但要忍着、听着,还得赔笑脸,耐心解释,让客人消气!”

  “吃亏是福!我想,也许客人就是冲着这一点,才会经常照顾我的生意。别人要赚五十元的,我只赚二十元。只要不亏本,够生活就行了。”没想到,越是这样,越有顾客光顾。渐渐地生意越来越好,完全超出了她当初的预料。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开业当年,刘望明的小店营业额就达到20万元,除去各种开销获利2万余元。

  难能可贵的是,刘望明并没有小富即安。几年后,她已不满足租用别人的餐厅,终于,在1996年,她将自己几年经营所得,再加上银行贷款,用上百万元在鹦鹉大道购买了自己的店铺,并开设了第一家乐福园酒楼。从那以后,她的事业终于驶上了快车道。

  据介绍,刘望明的酒楼越办越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酒店的服务很好。也许正是由于有了一个好脾气,能吃亏的当家人,她手下的员工几乎都有和她一样的好脾气。

  “我自己就是下岗女工,我开店最喜欢聘用的也是下岗职工,因为我了解下岗职工的难处。”据刘望明介绍,下岗职工更懂得生活的艰辛,更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能做好很多人看不起眼的平凡工作。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刘望明又先后在汉阳五里墩、钟家村、七里庙开了多家乐福园酒楼,到如今,她旗下酒楼的营业面积已接近一万平方米,成为汉阳最大的一家餐饮酒店。她自己也先后当选为市级妇代会代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汉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工商联副会长、再就业明星、武汉市三八红旗手、市巾帼建功十行百星等。

  回望创业的艰辛路,刘望明憨厚地笑了:如果硬要总结一条成功的经验,我想还是要归结于不怕吃亏,因为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世上最好吃的就是“亏”。

  服装企业女老板汪晓莉:紧盯潮流不敢稍有松懈

  昨天一大早,新开张的汉正街第一大道红宝石座汉派服装市场就已人头攒动,28岁的女老板汪晓莉在自己的“伊人阁”店干练地指挥伙计发货,五六个操外地口音的老板在挑货,店门口已堆起几十个鼓鼓的塑料编织袋。一直忙到下午2时,连午饭都没顾上吃的汪晓莉,利用回自家工厂备货前的空隙接受了记者采访。

  汪晓莉家在公安县胡家场高农村,父母均种田,她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1999年,中专毕业的汪晓莉只身赴广东某鞋厂打工,几年勤扒苦做下来,终于积攒了5万元钱。“为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2002年,汪晓莉和家人在满春里沙坊巷租屋办起了小服饰厂,专门生产汉派女装,并负责在汉正街流通巷设店专营。由于资金紧张,为买到既便宜又经用的二手缝织机,汪晓莉几乎走遍了全广州每一个服装厂。

  汪晓莉说,作为一家小厂小店,要想在有着近万户服装厂店的汉正街立足、发展越来越难,必须看准服装市场最流行、且卖得最好的款式。她坦言,服装市场竞争,就是看谁对“潮流”最敏感。去年夏天,靠女套装、吊带裙她就大赚了一把,但任何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比如去年冬天她大量生产的新款棉袄就积压了不少,一下子赔了5万多元。

  前年夏季,汪晓莉老公生病,铺子里进货、销货都请人打理,结果当时亏了不少,因为女装花型、样式都跟不上。“流行的东西变得太快了,你得时刻盯着它,花型、布料都要走在市场前面才行。”

  汪晓莉的厂店由5年前的十几人、十几台机器发展到今天翻了一番,且拥有百万元以上资产和知名品牌“伊人阁”,而这全凭抓对了“潮流”。

  汪晓莉的一天一般是这样度过的:凌晨5时醒后“赖床”半小时,琢磨当天做些什么事。5时30分起床,6时督促流通巷老店开门,接待客商打货,8时再到汉正街第一大道红宝石座新店指挥发货,一直忙到中午1时多。接着,下午打电话跟各地的零售商沟通,晚上7时开始点货、配货,回家通常都是晚10时以后。

  谈及未来,汪晓莉充满信心。“汉派服装去年销售额已成为中部第一,并已成功打入东南亚。借助汉正街第一大道这样一流的硬环境市场,我一定能同汉派服装一起成长做大。”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敦琳 | 刘望明 | 胡晓琏 | 汪晓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