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曲志红)钱,怎么挣怎么花,对每个家庭来说是一家老小的生计;而对国家而言,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因此,每年“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审核国家的钱该怎么花。也因此,浏览10日的报纸,财长金人庆关于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问题答记者问成了报道焦点。
《“卖地财政说”不成立》——这样的字眼出现在10日不少报道的标题上。这种关注和近年来“节节高升”的房价有直接关系。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再次把“高房价”和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联系起来发问,被金人庆否认。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援引金人庆的回答说,中国的财政收入2006年超过3.9万亿元,财政支出超过4万亿元,这其中的75%-76用于地方政府。他认为,只要把资金安排好,体制调整好,保证当地政府的正常运转,包括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和一些必要的发展,财力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金人庆对于一些地方出现靠卖地获益的“第二财政”表示:“这是中央不赞成的,也是财政不应该支持的。”
但是,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也许,中央政府除了不赞成不支持,还应该在制止上做更多努力。
关于保障“受教育”的权利和公平,从本届两会一开始一直受到关注,金人庆昨天一个半小时的答记者问中,竟27次谈及支持教育,并表示,公共财政最愿意为教育“买单”,他预计,2007年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可能超过GDP的3%。
这是一个不断提高的比例。尽管如此,离早在1993年国家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比重的4%”的目标尚有距离。《中国青年报》的“两会快评”说,近10年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10.86%到目前的20%左右,但4%的目标还是实现不了。“快评”提供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肖的统计,2006年的4万亿元预算支出中,支撑国家行政1万多亿元,经济建设1万亿元,包括科教文卫、劳动保障在内的总支出仅1万多亿余元。
文章说,一边是年年攀升的行政成本助长奢侈浪费,一边是基础教育、乡村教育捉襟见肘,岂是一句“缺钱”了得?
国家“花钱”,件件重若千钧;国家“收钱”,也事事关系民生。翻阅10日的报纸,关于“收钱”问题的报道不约而同见诸报端。
《新华每日电讯》上,“27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取消利息税”引人注目。报道说,包括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内的27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取消利息税的提案。这些委员认为,国家征收利息税的初衷是为了压缩银行存款,扩大消费,同时抑制正在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经济早已走出通缩,所以继续征收利息税已经不那么必要。而且,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征收利息税的因素,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经成为负数。因此,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应当取消利息税。
存钱的利息要交所得税,在我国是从1999年11月1日开始的,税率为20%。对于比较“有钱”的人来说,这点利息税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很多中低收入者眼里,却还是一笔触及他们实际利益的“钱财”,委员们的“账”算的是要“让利于民”。
还有更让人不满的“收费”受到质询。《北京青年报》“跨行查询收费再遭代表质疑”,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炮轰”银行跨行查询收费之举。“各大商业银行联合收取跨行查询费到底合不合法?我认为,这是典型的利用行业垄断地位的‘霸王收费’,它的本质就是将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凌驾于他人合法利益和公共利益之上。”
据报道,她的发言,是当天讨论中获得掌声最多的。她提出的《关于停止跨行查询收费的再建议》,也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支持和联名附议。
这样的“不合理”收费,到底还有多少,可能一时说不清。但人民的代表们能够更多地体察民情民意,为民呼吁,为民做主,肯定是广大民众也是国家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