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股民们还沉浸在猪年“开门红”的喜悦之际,新春过后开市第二天,沪深股市双双遭遇历史上十分罕见的暴跌行情,两市共有近1000只股票跌停,占两市股票数量的六成多。如果从股指绝对损失来看,上证综合指数跌去268.81点,深证成份指数则跌去797.87点,创下沪深股市设立以来的新纪录。
股市暴跌,让许多股民猝不及防。尽管随后股市出现较为强劲反弹,但市场观望情绪迅速蔓延,股市“泡沫论”再一次泛起。而此前的股市风险警示信号频现:加息压力不断增大;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监会发布通知,禁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入市;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立即对不合格资金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国资委要求央企从股市撤资……而与这些警示信号“抗衡”的,是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市场做多的强大惯性以及股民看好股市处于“黄金十年”的乐观预期。
进入2007年,股市多空因素交织,造成沪深两市进入前所未有的宽幅震荡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股指在3000点左右已经三上三下。前两次都有惊无险,迅速反弹,这使许多投资者有点麻木。而2月27日的单边暴跌,个股普遍下挫,下跌幅度之深,着实让许多股民的脑门儿直冒冷汗。
今年元月被誉为华尔街“黄金眼”的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抵达北京后,针对中国A股市场发表的投资者“歇斯底里地买股是危险信号”等言论至今仍让股民们记忆犹新。罗杰斯在京期间曾说:“中国股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我并不认为他们变得更成熟了。”
刚刚经历了一轮痛彻心肺的牛熊洗礼的中国股民,在投资大师眼里为什么还不够成熟?从此可以看出,我们和大师在投资理念上还存在差距。时下,许多股民恨不得“三年行情一年就吃完”。比如工商银行上市两个月,股价从3元多炒到6元多,市值一度超过美国花旗银行,肯定存在泡沫。特别是由于现在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国际、国内资金充足,因此,相信“有资金就有行情”的大有人在。
近期过热的股市,使人联想起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在《泡沫经济学》中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狂潮的一段描述:医生与患者除了市场之外没有别的话可说,剃头匠一边摆弄着热气腾腾的毛巾一边絮叨着股票的走势。主妇们问丈夫为什么没有将工资拿回家,丈夫会理直气壮地回答说,今天早上刚买了股票。但许多人“对于托付自己命运的公司毫不知情,大多数人都期望强劲的牛市还将不断持续下去。”那时,不仅仅是公众和股评家这样预测,就连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费歇尔都说:股价在几个月之内必将到达比现在高得多的水平。但他话音刚落,暴跌不期而至,原本紧盯着显示牌的人们开始以惊讶与困惑的目光相对而视,股价飞泻的时刻,人们突然开始了想要逃生的恐怖逃窜。
美国著名的财经作家约翰·戈登在《伟大的博弈》中说过,股市永远是个高风险性的博弈场。证券市场是人性的试金石。股价越往高走,投资者所持股票的获利越丰厚,市场积聚的风险就越大。一旦市场平衡被打破,恐惧和贪婪加剧股市的动荡。“证券公司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头根据自行车数量的多少来操作股票,很容易赚到了钱”,这曾是股市广为流传的投资佳话,隐含着“逆向思维”的投资理念。许多股民在头脑冷静时常以此自励。然而,当下就有不问青红皂白狂购基金的新入市者居然问“基金的利息是多少”;不少股民恨自己钱少,竟动起了将住房、汽车等值钱物或质押或典当来套取炒股资金的脑筋。可惜的是,许多投资者临到实际操作便将经验、教训尤其是风险抛在脑后,总以为自己“股艺”高超,追求收益最大化,能吃到甘蔗最甜的一节。
股市是汇聚智慧、永远创新的地方;它时时投机充盈,每每险情迭出、危机四伏,但永远集聚商机、洋溢活力,充满挑战。近期中国股市偏热中出现的一幕幕,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许多投资者基本知识和风险准备不足,就跟风入市,无疑给市场和自己都埋下风险隐患。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的话说:“在牛市行情中,人们的投资相对不理性。每个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能赢,但许多投资者最终都是输家。这就是他们的风险,也是他们的选择。”中国股市仅十多年历史,还是一个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共有的弱点我们不能回避,但新兴市场的明天也值得我们期待。在股市大起大落面前,投资者更需要保持冷静。既不要因为持续赚钱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也不要因一时的暴跌就惊慌失措。正如约翰·戈登所说:“尽管有数不清的海难,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的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