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总是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会场上,他们为改善农民工待遇呼吁;会场外,他们到劳务市场、建筑工地看望农民工、进行调研。“善待农民工”,已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的一致呼声。
重视农民工——
城市一刻离不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人大代表、内蒙古海勃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孔令宏快人快语。
孔令宏代表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现有约2亿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他们已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农民工,毫无疑问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农村建设也需要农民走出去,到城市务工。”人大代表、陕西延安市黄龙镇八家梁村党支部书记乔占山这样认为。他告诉记者,农民走出去务工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增长见识,而且能带动全家人致富。“我们村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打工。每年春节平均每人都能给家里带回七八千元。现在到农村走走,农民工进城几年后,家里都盖起大瓦房。”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委书记马吉孝也很赞同这种观点,他介绍说,平安县有8万农村人口,常年在外打工的有3.2万人次,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一半。
保护农民工——
不让流汗又流泪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事关农民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逐步得以解决。这些努力得到代表委员的一致肯定。不过,许多代表还是反映,改善农民工状况仍有不少薄弱环节。
“农民工最关心的还是收入”。乔占山代表表示。他说,最近几年,欠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但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收入明显偏低。“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就成了农民工的‘标准工资’,有的甚至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他认为,政府应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并推广工资集体协商。
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张北县桥西区民政局长刘希光近年来曾先后深入厂矿企业、建筑工地调研,发现在农民工较集中的采矿、高空、建筑、运输等行业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如采矿透水、瓦斯爆炸、高空作业等,而农民工与正式职工相比,在安全措施、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区别很大。“农民工从事着最脏、最苦、最危险的工作,却往往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这显然有失公平。”
农民工子女上学、住宿、就医等生活问题也备受代表委员们关注。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代表说,很多农民工长期住在工棚里,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找不到地方洗澡,生活条件极差;有的农民工子女找不到合适的学校读书,常常要辗转几所学校;还有很多农民工生病了也不敢去看医生,只好硬挺着。“农民工为城市发展贡献了力量,但生活居住、子女上学却不能和城市职工享受一样的便利。这种状况应尽快加以改变,别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他说。
善待农民工——
全社会行动起来
代表委员们强调,全社会都应善待农民工。这不仅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必要措施,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善待农民工,一定要杜绝歧视,保证公平。”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陆栋表示。他说,过去几年一些地方采取“腾笼换鸟”的就业政策,一看本地就业压力大,就要求企业清理农民工,把岗位让给当地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歧视。“这类歧视性的规定、不合理的限制,都应当及早彻底取消。特别是在就业上,要让农民工畅通无阻。”
“善待农民工,要让农民工和城市职工一样纳入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林用三这样认为。“地方政府,特别是输入地政府再不能只把户口在当地的老百姓当作政府服务的对象,而是要转变观念,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应当像阳光一样平等地洒向农民工。”
“善待农民工,政策要有针对性。”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协常委张成起这样认为。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毕竟有许多不同,有些政策往往并不适用,比如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这时候,政府应当结合农民工流动性强等特点,为农民工“量身订做”,设计合适的制度。“关键是政府真真切切地把农民工当作政府的服务管理对象,考虑他们的难处、他们的渴望,通过有效的制度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