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去年,全省各级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41995件,解决39669件,解决率94.5%;消费者免受损失2834.5万元。今年“3·15”的主题为“和谐消费”,省消协根据去年投诉情况,总结出与当前消费环境“不和谐”的共性问题,并请律师加以点评,以提醒消费者要明白消费。
记者殷淑娟实习生杨岩
买商品房处处需要留心
消协分析:房产投诉的主要问题是:房子质量、产权证难办、物业管理纠纷多。消费者维权难,通过消协、媒体等解决,强制力不够,但打官司,又周期长、成本高,而且胜负难料。
律师点评:首先,商品房买卖中,开发商处于优势地位,签合同时,开发商以其拟定好的合同文本为蓝本,基本上不允许消费者做任何更改。其次,商品房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目前开发商有违规操作、恶意设套的情况。
预付消费考验商家诚信
消协分析:“预付消费”投诉较为集中的行业有:健身业、洗涤业、美容业、饮水业、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等。投诉的问题多是在消费中,商家关门走人。
律师点评:“预付消费”的法律本质就是一种无担保的债权,这种债权的清偿质量完全依赖于消费者对商家自身实力的判断,所以风险极大。
因此,消费者不要被商家开出的优惠条件所迷惑,注重商家信誉,掌握约定消费的期限、价格、质量、管理等条款的文字凭证,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
汽车纠纷投诉很难解决
消协分析:近几年,汽车投诉逐渐增多,消费者投诉的热点有质量问题、汽车贷款、保险等方面。
虽然投诉增多,但解决纠纷的难度却极大。主要原因是:1.举证难。划分产品质量缺陷的界限涉及到专业汽车知识。2.鉴定难。目前国内检测机构少,有的技术标准或设备缺乏,不能承担事故车辆或进口产品的检测。因此,多数情况下都是厂家自行鉴定。这让消费者很难认可鉴定结论。3.索赔难。即使消费者打赢官司,商家也只愿赔购车款,不愿赔保险、车辆购置税等。律师点评:在汽车消费纠纷当中,实质上是买卖合同纠纷。
如果由于汽车质量问题消费者选择退货的,其所支出的保险、车辆购置税等都是消费者的损失,厂商应当予以赔偿。如果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只要不是经营目的购买车辆就有权要求双倍赔偿。
电脑问题小心售后服务
消协分析:电脑投诉主要有三类:电脑硬件、软件和售后问题。
律师点评:对于硬件问题,消费者可以要求厂商更换配件。对于软件问题,如果商家应消费者的要求预装部分软件的话,虽然双方没有约定,商家仍然应当安装正版的软件,否则引起的损失应当由商家承担,除非消费者明知安装的是盗版软件。对于售后服务,消费者应认真了解售后服务的内容,选择信誉和实力雄厚的厂家的产品。如果厂商不能按照售后服务的约定履行责任,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者组织或者司法途径维权。
直销购物多是外地公司
消协分析:现在,电视、电台以直销购物方式销售商品的广告铺天盖地,但很多消费者收到邮寄商品后,实际效果却与广告宣传大相径庭。
这类投诉不好解决,因为,很难找到销售者;即使找到了,由于销售机构可能不在本地,或根本不存在,或要求消费者提供相关证据,也会加大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为逃避监管,很多公司注册的地址都是假的,开票单位与销售主体本身就不一致,消费者很难维权。
律师点评:首先,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应当承担欺诈的双倍赔偿责任,并应承担行政处罚责任;其次,广告发布的媒介单位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对虚假广告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再次,产品认证或推荐单位也可能成为消费者的追偿主体。
价格促销想法忽悠顾客
消协分析:商品促销活动,大搞价格欺诈:1.标高原价,然后打折;2.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价格等内容与实际不符;3.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跳楼价、特价等价格标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4.谎称降价骗人购买;5.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6.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但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7.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却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
律师点评:价格“忽悠”的实质是消费欺诈,应当双倍赔偿。消费者要看清降价信息,不要轻易上当。另外,遇到价格欺诈要注意保存证据。
保健产品夸大宣传骗人
消协分析:目前,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方面:1.未经卫生部门批准,大肆宣传其“保健功能”;2.超出国家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夸大功效;3.把保健品当药品卖;4.利用医疗机构、国家机关、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名人形象作“证明”,附以所谓的典型病例误导消费者;5.不法保健品商家惯用的推销手段则是请中老年人开会、搞活动,对其进行“洗脑”,继而推销产品。
律师点评:销售人员夸大“保健功能”的做法,违反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相关部门可以对此进行查处。
邮购商品广告下套骗人
消协分析:邮购商品投诉近年来居高不下,主要问题是:1.广告不实。消费者是看了广告才汇款,得到的却有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2.不守信誉。经销商收到汇款,不及时邮寄商品,甚至根本不寄;3.信箱诱骗。不法经销者设置“信箱”,收钱就跑。
律师点评:这些陷阱仍与虚假广告有联系,经营者的行为违反了《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消费者既可通过向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消协投诉,也可通过民事诉讼追究经营者民事责任。如果涉及经营者非法占有为目的,还应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经营者的刑事责任。
家电产品退货难修不好
消协分析:家用电器类主要问题有:一是电器质量差;二是“三包”不落实,退换货无保证;三是修理技术差,越修越糟糕;四是厂家商家推诿。
律师点评:对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可追究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民事责任。对于家电的“三包”问题,如果经营者拒绝履行,消费者可通过投诉、举报、诉讼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手机消费何时不再棘手
消协分析:质量、售后、维修都是手机投诉的热点问题,手机投诉居高不下的原因是:1.市场上有假冒机、改版机、水货机、伪造“进网许可”标志机等;2.厂家未将移动电话串号报给信息产业部备案,消费者在网上查询时,会以为自己的是假移动电话;3.厂家将某型号手机外包生产;4.电池额定容量不合格,电池安全性能不合格,充电器抗电强度不合格等问题;5.售后服务不够完善,一些售后人员把手机质量问题说成是使用不当造成的,不予保修。
律师点评:首先,消费者应慎重选购手机,在购买手机时严格核对机身串号是否备案。还要注意所谓的“特别提示”,这些可能会成为经营者推脱责任的借口。(本版制图阎嗣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