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几乎每天都是开水泡馍,但孙连忠都会为父亲按时端上。每天安顿好父亲休息后,孙连忠开始温习白天所学的功课。孙连忠正搀扶着父亲在风雪中前行(3月9日摄)。孙连忠在整理还没有卖出去的纸箱等废品(3月9日摄)。
来自宁夏西吉县将台乡的孙连忠是宁夏师范学院政法系一年级的学生,家境贫寒的他从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将腿部患有残疾的父亲带在身边。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他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土坯屋,一边读书一边靠在学校勤工俭学和捡拾垃圾换来的每天八九元钱的收入维持着父子二人的生活。
宁夏师范学院23岁的大学生孙连忠为了照顾患有多年风湿病的父亲,家境贫寒的他从跨入大学校门第一天起,就将父亲带在身边,靠勤工俭学和捡废弃的饮料瓶子、废纸等来维持他们的生活。
孙连忠两岁时,母亲因精神病去世,家里仅剩父子二人相依为命。父亲孙冶元通过上山挖药材、给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孙连忠上初中时,父亲经常吐血,双腿变形,无法劳作,孙连忠几次面临辍学,父亲只好借钱供儿子上学。2005年,孙连忠考取了宁夏理工学院,因为学费太高而放弃,2006年又考取了宁夏师范学院。
2006年9月份开学,孙连忠带着父亲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土坯屋。屋子里仅有转身的空间,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火炉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两个人吃得很简单,所有的调料只有盐和咸菜,每天基本上都是白水煮面或干馍。偶尔也会有菜,但也只是白菜和土豆,两个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10元钱。
开学后,等交完所有费用、租完房子后,孙连忠身上仅剩几十元钱。有一天,他无意间发现有人在垃圾桶里捡垃圾,一了解,得知捡得多的话一天能挣十几元钱。当天晚上,他就捡了十几个矿泉水瓶子回去。后来,每天放学后,他都去捡垃圾。父亲刚开始有些难为情,不愿意儿子去捡。孙连忠说:“我们是靠双手劳动挣来的,没有什么丢人的。”后来,白天孙连忠去上学,父亲拖着酸痛的双腿去捡垃圾。晚上吃过饭后,父子俩一起捡。
孙连忠并没有因为自己贫穷靠捡垃圾上学而自卑,他说:“我有手有脚,我靠自己养活自己。”他的自强与自尊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同学们都支持他。
孙连忠虽然贫困,但他从来没忘记去帮助别人。有一次,一位同学生了重病,他主动找到老师,说自己已经拿了资助,希望将自己的特困补助转给患病的同学。寒假里,他在“三下乡”活动中,用自己捡垃圾攒下的钱买了50支圆珠笔和一些衣物送给贫困的孩子和孤寡老人,而他一直穿着别人送的旧衣服。
学校得知孙连忠的情况后,为他提供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每月可获得80元钱,而且为他申请了300元的特困生补助和2000元的“陈逢干助学基金”。3月9日,固原市西吉县政府又对他资助了3000元。图文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