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社会各方面将因此面临严峻挑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我国迎接“银发浪潮”指明了方向。
社会化养老成为新课题
“我的孩子如果结婚了,可能要照顾8个老人,甚至更多。而且我退休的时候,孩子刚好三四十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压力可想而知。”全国人大代表施作霖不无担忧地说,他打算退休后到养老院去安度晚年。
全国政协委员杨春兴分析,随着老年人数量的急剧增加,沿袭了几千年的一家一户的居家养老方式正面临着冲击。
据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全国城市福利机构的年末床位只有41.9万张,年末在院人数只有31.2万人;农村床位数89.5万张,在院人数为67.9万人。相对当前全国1.4亿老年人而言,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未富先老”的中国尚未建立起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怎样养活数量众多的老人?杨春兴委员建议,要开展多形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让传统居家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有机结合。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制定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陶源建议,要抓住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尽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当务之急是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全面做实个人账户。
走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
按照我国现行人事制度,绝大部分人到了60岁就要退休,还有不少单位的退休年龄在提前。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些著名教授80多岁还照样上班。
全国政协委员张俐娜建议,面对老龄化大潮,大型厂矿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应当制定“弹性退休年龄”政策。她建议积极开发老年人才市场,建立国家老年人才信息数据库,促进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实现再就业。
调查表明,老年人消耗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全国政协委员冯理达说,在我国医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方法来解决老龄化问题是行不通的,要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养生经验、锻炼方法全面总结、提高,针对老年人存在的各种生理问题,提出解决之道,让老年人健康长寿。
发展老龄产业,变挑战为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称老龄产业为“朝阳产业”,认为庞大的老年人群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因此老年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朱佩玲委员指出,老年服务内容十分丰富,送饭到家、电话咨询、家庭助手、旅游陪同、健康指导、临终关怀……各个环节蕴藏着可观的商机。
“每当我走进服装市场,都很难买到中老年人满意的服装。”张俐娜委员说,“目前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开发老年人需要的日常用品、保健用品,大有可为。”
全国政协委员刘运来认为老年公寓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他说,在发达国家,很多老年人选择住老年公寓,而目前我国的老年公寓在投资来源、建设规模、服务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严重滞后。
老年人对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使老年消费在社会总体消费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将影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促使老龄产业的兴起。
朱佩玲委员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老龄产业管理条例,制定老龄产业登记审批管理办法,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应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