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听卡、大众卡、加加卡、动感地带、新势力、新商旅……各地的手机资费套餐种类动辄上千,有的地方甚至上万,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如何让中国4亿多手机用户明明白白享受资费实惠,远离价格欺诈,成为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套餐”何其多?
近些年来,各电信运营商为了抢地盘、促销售,不断推出新的资费套餐。据了解,在移动通信市场发达的广东,移动公司共有各类套餐上千种,而联通公司的套餐种类则有上万种之巨。
“这种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有些地方几乎每个城市都要推出自己的资费套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总工朱敏说。
记者拨通北京联通客服电话,仅CDMA一项,客服人员就介绍了包括新推出的“单向收费”套餐在内的20余种套餐,资费价格之繁琐十分考验用户的理财智商和对数字的敏感。全国政协委员张倩红说,这么多套餐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占用了资源,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最终还是要消费者埋单。
“套餐”受益者几何?
一些套餐的推出的确带来了资费的下降,但是纷繁复杂的计算和一些隐性收费项目往往让消费者有被骗之感。
“我在这上边吃过大亏。”谈起手机资费套餐,全国人大代表童海保深恶痛绝。“我曾经选择了一款看似便宜的套餐,结果一年竟然打掉了原来两年的话费,不仅没有享受实惠,反而增加了费用。”不少用户都有此类经历。北京联通用户樊建恩曾经两次为套餐所动,结果却是话费更多。“因为套餐不包括漫游费,我又常常出差,所以根本没用。”樊建恩说。从此,他取消了套餐并决心再也不上套餐的“套”了。
张倩红认为,许多套餐真正适合的消费群体很小,并不能给一般消费者带来实惠,甚至可能造成费用增加。而且解释权在运营商,说不清,道不明。
让人弄不明白的“套餐”该管管了。“套餐有偷换概念之嫌,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这些让人弄不明白的‘套餐’。”童海保说,“电信是垄断行业,查费用也受到种种制约,消费者吃了闷亏,有苦说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