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协和医院被处“极刑”内幕
因诊疗过程中涉嫌诈骗,上海市药监局已将此案移交警方
一所民营医院的“成长史”;
一次媒体与舆论监督的胜利;
一位“打假医生”数十天调查的战果
一度紧闭的大门被打开了,数十名患者涌进去,却发现大楼里空无一人,连挂在显眼处的照片和锦旗也没有了。只有墙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举世闻名的医学道德准则———“……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表明这里曾是一所医院。
面对医院突然停业,一对情绪激动的夫妇与几个不明身份的年轻人发生了冲突。女人的脸很快肿起来,打人者迅速消失。2007年2月8日,在哭闹、责骂、抗议声中,上海协和医院的牌子被摘掉了。
两天前,上海市卫生局作出决定:因诊疗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上海协和医院被处以“极刑”———吊销执业许可证。
而在1个月前,此处的生意还火爆之极———无论检查还是手术,均需排队。
“脱胎换骨”
媒体曝光前,上海协和医院正迅速成长为业内新贵。凭着强大的广告宣传和各种慈善活动,它已经赢得市场,并树立起良好“口碑”。有传言称,“协和”已经进入上海一项“十佳医院”的评比名单。
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所打着“协和百年”旗号的医院,成立不到3年。更鲜有人知道,“协和”是近3年来,出现在上海市中兴路1600号的第三所医院。
2004年初,福建莆田秀屿镇后江村村民林春光,在这个离上海火车站约500米的地方,办起了他在上海的第二所医院———协华医院。该院在闸北区卫生局登记的名称,是“上海市闸北区民办协华医院”。
“协华”维持了不到1年。据说由于门诊量过低,它连同支撑它的上海协华医院有限公司一起注销。与上海其他民营医院一样,投资人需要在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别注册。
在同样位置,林春光又办起了协和医院。“协和”注册名称是“上海市闸北区民办协和医院”。而林老板似乎对“民办”二字深为介意,以至“上海协和医院”越叫越响时,它的真名被忽略了。
“协华”与“协和”,尽管一字之差,然而前者关门,后者却奇迹般地成长起来。在强大的广告声势中,上海协和医院迅速走红,在不少人印象里,这不仅是一家中美合资医院,而且跟大名鼎鼎的“北京协和”是一家。在网上键入www.xiehe.com.cn(现已关闭),患者们发现这个网址并非大名鼎鼎的北京协和医院,而是上海协和医院,这让他们更是平添了对该院的信任。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各地的患者。出事前,上海协和医院的月门诊量已达数千人,这是一个让民营医院同行们羡慕不已的数字——与公立医院不同,民营医院经营并不火爆。但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个病人能为“协和”带来3万元以上的收入。病人如此之多,以至于作为医院特色的“宫-腹腔镜”手术不得不经常排到深夜进行。为使床位尽快周转,大部分手术病人在术后几天内即被要求出院。
2006年年初,上海协和又迎来新机遇。在各路专家“消除歧视”的呼吁声中,跟上海其他一些民营医院一样,协和医院正式更名——“民办”二字从执业许可证上消失,“闸北区民办协和医院”摇身成为“上海协和医院”。
然而就在这所年轻的民营医院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劫难”从天而降。
[1][2][3][4][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