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食品质量万人谈”调查报告代表委员建议 防止食品监管中的权力寻租
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昨发布了“食品质量万人谈”的调查报告,万份样本反映了时下老百姓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想法和日常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行为习惯,还有的市民通过调查问卷为相关部门出谋划策。
而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也纷纷代表老百姓说话,为维护食品质量安全建言献策。“说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代表委员把民间的顺口溜带到了两会上,呼吁有关部门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本版撰文特派记者 王婧 高玲(除署名外)
[上海报告]
近七成市民曾遇食品安全问题
本次调查借助上海市民信箱的网络资源,以电子问卷形式进行,共收集样本10000份,涉及本市19个区县。在万份样本中,市民共提出各类建议和看法3499条。
被调查市民61.2%为18-40岁的中青年,61.5%的学历为大专及本科,70%以上的月收入集中在1001-4000元。
调查中,多数市民表示,在选择食品时,安全健康放首位。63.2%的被访对象严格地恪守“不食用过期食品”这一正确的生活习惯,只有年龄在60岁以上以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市民在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上表现得较弱,选择了“如果没有变质继续食用”或是“处理一下食用”。
超市卖场是被访对象购买食品的主要场所,毗邻居处周围的超市卖场是80.9%市民的首选,除方便购物外,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出售的食品有质量保证。但67.1%的被访市民反映在近几年内曾遇到过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超市卖场也决非“净土”。
在购买食品时,九成以上的市民愿意为保证食品的质量而“牺牲”点钱。
[3499条建议]
不应等问题曝光政府部门才行动
市民购买食品时,主要依据的是传统的保质期。65.7%的市民虽然对质量认证标识关注,但有三成半的市民对标有安全标识的食品感到并不放心。他们表示,有关部门对安全标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有欠缺,而标识的本身也存在易仿造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标识与公告的宣传力度,强化标识与公告的作用。
在万份样本中,市民共提出各类建议和看法3499条,聚焦于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肇事者以及提高市民意识等几个方面。市民借助调查问卷呼吁政府部门应防患于未然,认为政府、质检部门处理食品质量问题不能滞后,尽量不要在问题曝光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市民还建议质检部门平时应多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突击抽查,除了对有过食品质量问题的企业多进行检查,对于已经取得QS认证的企业也应该多进行抽查;建议加强消费者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让消费者多了解相关的知识,不要一味地强调消费者应该做什么,不要推卸自身的责任。
[闸北首创]
去年24万条短信通报食品药品预警信息
本报讯(记者张彩平)发生食品药品紧急事件,只需一条安全预警短信,便能使餐饮企业负责人和厨师长、药品生产厂家质量负责人、零售药店挂牌执业药师以及医院药剂科主任等相关人员第一时间知晓。昨天记者获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闸北分局自去年首创试行短信发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模式以来,已发布预警信息多达24万条。
据介绍,食品药品安全短信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警示性短信,如北京市因食用福寿螺导致群体性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事件,这些在外省市或外区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通过短信的方式,提醒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监管;第二类短信则以紧急事态通知为主,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瘦肉精”、“欣弗”注射液紧急叫停等事件;第三类为日常工作性短信,通过事先短信告知,督促被检查单位做好常规性检查的相关工作。
■代表委员点击食品安全关键词
关键词
1
诚信
全国人大代表李金生:
要有品牌更要有诚信
“现在社会上某些品牌食品也出现了安全问题,这就证明,食品生产企业不仅要有品牌,更要有诚信,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品牌永远金光灿灿,不生锈。”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原金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金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源头污染普遍存在,滥用添加剂、兽药、农药。小作坊生产普遍存在,而且设备差、环境差、诚信差。”李金生说,“一些企业主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受利益驱使而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售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这些都是不守诚信的表现。”
李金山说,我国食品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单个农户为主。全国10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不足10人的小企业、小作坊占七成,相当一部分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或不按标准生产加工。
“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无论是否有品牌,都要加强食品安全的质量意识、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采取承诺制和申报制度等促进行业自律,要有食品质量安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李金生说。
关键词
2
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王红阳:
食品安全标准应加快更新
全国政协委员王红阳在本次两会上递交了《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提案》,表示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立法未能反映形势变化,近二十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的食源性疾病不断出现,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不断出现争端,但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并没有及时全面反映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方面的种种巨变,导致在立法上无法应对由此而来的重大挑战。而食品卫生标准也不一,导致监管部门执法中难以掌握,企业运用时无所适从,百姓选购时一派茫然。
王红阳在提案中建议,应加快食品安全的法制化进程,尽快出台《食品安全基本法》与《食品安全法》,同时对相互抵触的法律法规尽快予以修订和完善。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建设,与国际标准接轨,可在吸收国外合理做法的同时,结合本国实情在一定范围内试行按照具体产品来制定其安全标准,实行食品与标准一一相对应的原则。同时应适当加快标准更新速度,使之符合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3
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李葵南:
要防止权力“寻租”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李葵南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注意防止出现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权力“寻租”现象。
李葵南说,“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很久了,在一些食品生产企业调查中,有些企业抱怨,面对那么多的监督,有些时候,如果被查出问题,只要意思一下,监管部门可能就不会向社会公布问题,可没表示的,可能就会被公布出来,如果在食品监管中出现了权力‘寻租’行为,那是不利于食品安全的监管的。”
“我也发现,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虽然生产的是有问题的食品,但由于该企业是纳税大户,地方政府就会加以保护,这也不利于食品安全。”李葵南说。
李葵南说,现在老百姓希望吃到安全食品,但这个社会还有大量低收入群体的存在,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希望吃到的是既便宜又安全的食品,而供应廉价食品的企业,往往是最缺乏监管的。“我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劣质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全过程监督到位,才能保证市民吃到安全食品。”
关键词
4
检测
全国政协委员许根俊:
科学界多开发检测手段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全国政协委员许根俊表示,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对一些有害的食品,仅凭老百姓是无法禁绝的,即使是科学家,也不可能单凭肉眼识别出,而是要靠专门的部门利用专业手段来控制。
许根俊呼吁,科学界同行应该挖掘自身潜力,多开发一些便捷有效的检测手段,在我国,目前大城市大多拥有先进的检测仪器,但一些小城市在这方面却不尽完善,而食品的产地来源于全国各地,因此开发一些便捷方法,对产地为小城市的食品来说是很有裨益的。
|